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转型背景下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朝军 侯建 白其安

  摘要:中国社会转型呼吁思政教育的变革与转型。要克服传统思政教育的诸多弊端,客观要求思政教育实践和实现工具化向人本化的价值诉求的转变、规范化向发展化路径演变、价值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关键词:社会转型;思政教育;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17-01
  
  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社会道德观和文化价值观空前嬗变,市场和功利观念强力渗透社会生活各个角落,思政教育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日渐式微。从形式上看,传统思政教育以文本教育为主导范式,¨;现僵化和异化现象;从内容上看,传统思政教育以理想化素材为主体,出现虚伪化倾向;从功能上看,传统思政教育以人的规范为主旨,逐渐开始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社会急剧变革和社会转型条件下,要克服传统思政教育的上述问题,必须探讨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转型。
  
  一、思政教育的工具化向人本化价值诉求的转向
  
  工具理性是以计算和预测思维为基础改造和控制自然以满足自身需要所形成的基本理念,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主见呈现物化态势。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背离了生活化的要求。一方面,思政教育片面强调社会政治价值,忽视育人功能的发挥,思政教育功利化倾向明显。在传统思政教育的文本内,思政教育多从社会需要和国家本位出发,人的自身价值和人格的培育有所缺位,把思政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功能开始异化。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凭借科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思政教育既不能满足计划条件下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又不能满足人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思政教育意识形态功能逐渐弱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思政教育更加关注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工具性,赚钱的知识技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于是,思政教育的内容表现为知识化,越来越远离生活化的场景,知识性德育代替了生活性德育,最终背离人精神自身发展的要求,与人的生活实践越来越脱节。
  当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变,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人身依附逐渐解放,人格独立意识逐渐培育。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要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人本化的转换。思政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的责任,创造条件,在多元化和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下,“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开展全面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只用对思政教育功能取向的认识发生转变,思政教育的模式、形式、内容和目标才真正符合思政教育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
  
  二、思政教育的规范化向发展化路径演变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思政教育都是一种反映社会客观需要的教育活动,要求具有规范人的属性和特征。思政教育的规范性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信念,进而规范人的行为。在形式上,表现为根据某一政党的立场、信念和方针,灌输和传授给受教育者,最终达到统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传统思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国家和政党本位出发,以控制、改造和利用为抓手,是通过对人的控制和改造以培养符合特定阶级和政党所要求的人。
  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育人,使人生活更美好。传统的思政教育多从理论出发、从规范出发,代替本真的现实生活,最终消解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财富快速增加,当社会从物质匮乏时代向过剩转变时,人们的生存压力减少,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生活。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思政教育从规范化向发展化发展演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加速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社会道德观和文化价值观空前嬗变,市场和功利观念强力渗透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转型势必带来强烈的精神冲击,人们常常很难或无法用既定的主流价值取向予以合理的解释与妥善的处理。特别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观需要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因此,思政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三、思政教育价值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思政教育价值追求以国家、社会或政党本位为基础,思政教育得价值主要以统一思想为主诉求,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宣传服务。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强调教育内容、时间、地点、要求、组织形式和结构的统一,“我说你听”、“我说你信”、“我说你做”,占据思政课堂的统治地位。但市场经济促使更多人更加务实和趋利,习惯于计算思维,而社会现实却往往还教育他们,坚持教科书提倡的某种德育或行为,其回报是不确定的或是有代价的。在人们价值追求多元化条件下,思政教育的单一价值和功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理性思维、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深刻分析研究思政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在重构思政教育价值取向和功能观的同时,树立思政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结合学生个人自身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的多重需要设置课程内容;树立研究意识,注重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政理论解释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在优化教学过程中,重构和实现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