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扩益

  摘要: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它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人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因而笔者基于对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思考,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数学情境教学的概念和应用程序,然后提出数学情境教学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完善数学情境教学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44-0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既富有情趣又有实效性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数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探讨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笔者也是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创设进行数学教学时颇有心得,在此对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情境教学法提¨;笔者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一、选择吸引学生的生活实践话题引入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这样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例如:高中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选择吸引学生注意的话题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这样在学生心中也容易形成形象思维法。
  
  二、活动预设,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玩,酷爱各种游戏活动。游戏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生好动好玩的特征。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在创设情境时要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发挥其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快乐中得到知识。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形象思维显然要比抽象思维强,在理解一些概念时,需要用直观感觉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例如:对于立体几何方面的教学上,本文建议通过几何面板的作图功能,引导学生加入,我们能做出需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由于做出的图形是动态的,可以让学生上台来拖动某些点改变它的位置使图形有最佳的视角、最好的直观性。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使做出的图形绕着一个点、一条线进行旋转,如做一个可以旋转的四棱锥,可以把它旋转一下,看看它的后面;也可以让它自动的连续旋转,从各个角度来观察它。通过这一切学生自身的动手操作可以解决学生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过渡的难题。因为它确实能把一个“活”的立体图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开辟了一条捷径。可见利用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对数学喜爱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三、问题设疑,激起学生疑虑,引发学习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白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抓住高中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基本不等关系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①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P+q)/2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②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有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四、生问生答,引导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老师不能满堂灌,应该让学生自主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在旁稍作引导,例如:老师可以激励学生提出疑问,先采取生问生答,教师只作补讲,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创新与能力。由于长时间积极选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教师根据新内容设计的导学式问题带动学生学习,已让学生从中学到提问题的学习方法。
  同时,当应用性问题情境较复杂时,尤其要鼓励学生课前自学。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但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情境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到了课堂上,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让课堂生动、有吸引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在这个阶段教师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时,就有解决问题愿望,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逐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结论
  
  总之,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知识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还要求教师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切忌在情境中流谇忘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