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英语乡土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艳红

  摘 要: 本文对当前农村英语乡土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客观陈述,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村英语乡土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农村英语乡土教学的现状
  乡土教育是以乡土地域文化为依托,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二十多年以来,乡土教育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然而我调查后发现,在农村能够真正推行乡土教育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只有极少数教师能主动把乡土教学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而这些老师常常会被其他人视为“歪门邪道”或“现象专家”。大部分学校课程表上的校本课程实质上被其他课程所占据。
  二、产生原因
  (一)思想认识的不足。
  目前,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乡土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认为:与其花费时间搞乡土教育不如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或者背诵一段文章。因此一些满腔热情搞乡土教育的老师往往被视为异类,受到嘲讽,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缺乏统一组织和开发。
  要进行有效的乡土教育,教师必须有权威的教材,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教师、甚至课程专家进行科学评估、科学开发教材。这需要群策群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和发动。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这种活动实际上有名无实。
  (三)教师相关知识能力的缺陷。
  虽然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过硬,但是在靠自身能力挖掘乡土材料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信心不足。比如如何翻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称就成为他们的难题。这种情况使得他们不能大胆地把乡土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去。
  三、对应措施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乡土教育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督察工作,让教育者真正认识到把乡土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乡土教育,就是对本乡本土的教育,讲的是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的身边的自然、人文、历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从操作中学”的教育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倡导改变脱离实际情况的情景性教学。国家教材并不总能提供真实的生活学习材料(Grant,1987:87)。比如现行的英语教材有时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他多以西方文化生活和中国城市生活为背景。当农村学生学了英语之后,虽然有表达的强烈愿望,可是面对完全陌生的东西却不知从何谈起。英语乡土教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农村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赋予学习材料一定的意义,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成功,获得愉悦心情,使之乐学、爱学。乡土教育也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乡、爱国热情。此外,国家英语教材和乡土教材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融合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要联合地方高等院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保证英语乡土教材的质量。为英语教师提供可信的后勤保障。比如我们可以把徐州地区的人文、地理、景观、矿产等进行搜集整理,科学规范地译成英文,汇编成册。教师在教学时就能大胆运用、毫无顾忌了。其次,要加大对教师课程理论的指导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学习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
  (三)英语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乡土教学的融入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具有把乡土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潜在意识和责任感。由于应试制度的长期影响,各地乡土教材很少存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结合教本,积极交流与探讨,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挖掘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乡土教学素材。
  1.人文文化
  我所在的徐州市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位于京沪、陇海铁路交汇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如今更是名人辈出,灿若繁星。比如李保田、李星、胡卫东、韦杰、郎永淳、李可染、韩寓群、周梅森等。我和所在学校的老师通力合作,查阅各种资料,把这些名人有关故事译成简短英文,印发给学生当成课外读物,取得了理想效果。比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第五单元“Film”中的Main task时,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把主演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一米阳光》的演员于娜(祖籍徐州)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明星进行介绍。他们有了生活素材,习作起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2.历史文化、地理景观
  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而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是苏北著名的风景胜地。徐州名胜古迹兼有南秀北雄之长,云龙山、兴化寺及其石佛,九里山的白云洞,户部山的戏马台,以及俗称为“五楼”的霸王楼、彭祖楼、黄楼、奎楼、燕子楼,代表了徐州传统文化特色。古建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如乾隆行宫、兴化寺、文庙、权瑾牌坊、彭祖祠、道台衙门、吴亚鲁旧居、郭乐山旧居都是游人向往的地方。我挑选部分景观,参考各种资料,把这些景观的英文名称、简介及图片印发给学生。平时抽出空闲时间让学生讨论,让他们扮演导游介绍景点。久而久之,学生对当地景观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素材,课堂上就有了谈论的话题。
  在挖掘乡土素材时,要结合教育规律和心理特点,要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意几个问题。
  1.乡土素材的选取要有“结合性”。即与课程内容、学生实际需要、兴趣、知识或利益相结合。这样的素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乡土素材的选取要注意时空的“有效性”。指教材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与学生接近,易于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要比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远离学生的事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我们给学生介绍徐州籍演员李保田、于娜,学生更容易接受于娜。
  3.教材的选取和融入要注意“情感性”。培养学生的爱乡爱国精神是乡土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言传身教,以饱满热情感化学生,激发他们情感。
  4.乡土素材的筛选和融入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建构主意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的。让学生适当参与乡土素材的筛选,就是让他们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让他们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构建意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当然,乡土教材的应用是个老话题,但事实上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工作盲区,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5.
  [2]张言顺.乡土教育的创新之路[N].中国教师报,2004.
  [3]英语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