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遵循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实验课这一有利阵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性研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物理教材在不断更替之中,融入了许多探究问题,结论都未给出,这便于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我在讲《研究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本人只是引入课题,完全由学生自行研究。过程如下:
  1.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我以不同方式推小车,结果小车呈现不同运动状态,这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之例。用不同的力弯钢锯条,结果其弯曲程度不同,我由此引入课题: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
  (1)与施力物体的物重有关。
  (2)与力的大小有关。
  (3)与力的方向有关。
  (4)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5)与受力面积有关。
  (6)与物体自身的承受力有关。
  3.制订计划,进行研究
  (1)分析论证,进行交流。
  (2)成果展示,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第三小组课代表付朋雁、管伟一组率先展示。只见付朋雁两手轻拉一橡皮筋,橡皮筋略有伸长,然后用力一拉,伸长了许多,她一边做一边介绍,在她娓娓动听的讲解中,学生认识到力的大小对力的作用效果有影响。管伟不甘示弱,只见她把文具盒的一部分伸出桌子外边,用手指在不同位置施加相同的力,结果却迥然不同。同学们得出了作用点对力的效果的影响。她们的优秀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不少组争先恐后地大胆走上了前台,尽管有的组忽略了控制变量这一要求,有的组研究的不是力本身的因素,但同学们都积极动脑,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及时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分组实验研究,提高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设定的课题进行实验,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做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有的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测物质密度的方法,提出若无电流表能否测出电阻?我听后非常高兴,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需要什么器材老师提供。结果学生们提出了多种方法:
  1.把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改成一只定值电阻,其他不变。
  2.改成一只定值电阻,其他不变。
  3.改成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其他不变。
  4.改成一个已知电阻和一个开关,并且不许拆装电路。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创新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课外小实验的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延伸课堂知识,进一步稳定创新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有效阵地,而且要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的研究。例如,在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知识后,学生课下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非常直观地研究了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课外研究进一步稳定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深化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范例研究,做好榜样,打破研究、创新的神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教师要做好榜样,为学生打破研究、创新的神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掀起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大比拼。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制作了“小喷泉”教具,获得了安阳市创新成果奖。我发明制作的“新型压强演示仪”,在安阳市优秀教具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积极投入实验设计、器材制作的研究之中。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最主要方法,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第九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4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