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焱
摘 要: 个性发展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发展,一个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我国传统教育更加注重按照同一标准去培养人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时期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应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个性 创新能力
1.引言
当代高等教育的课题之一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发展是指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个体通过激发内在动力,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它不仅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推动力,而且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但是,在我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人们认为个性就是不服从、混乱和不稳定。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难以立足的,因此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2.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各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究其根源,不外乎是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单纯满足于学校书本知识所培养出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大学生质量的高低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个性的发展程度及创新能力的高低。同时,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流,虽然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应试教育在学习方法上忽视了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人的个性及人才多样性的发展,进而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1转变教育观念
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着眼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认清对于学生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必然特征这一现状,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
3.2改革教学方式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能力。
3.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培养目标的选择定位上,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必修课,确保学生在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获得信息的手段,通过广泛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了解人文及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从而掌握未来变化规律;增加选修课比重,逐步建立课程的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体系,使学生以本专业为依托,着眼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兴趣,从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术的培养,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以适应新型社会的需求。
3.4培养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将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相结合,把最新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5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高校应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体制向复杂的网络化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构建多元化的、具有创新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特长,通过多层次教学和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个性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发展,并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
3.6尊重学生个性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教师不应以个人喜好简单地判断学生的个性,而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与之进行充分沟通。对于学生所具有的对其发展有益的个性,教师应给予肯定并加以适当引导,对于那些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应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教育、指导,而不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3.7改革评价体系
制定科学化和相对灵活的成绩评定方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努力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采用多种考核形式,选用统一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更加合理的考试与测评体系。
4.结语
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杨新春.论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3).
[3]周建华,曹瑾.论个性与重视个性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