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春丽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创造的欲望,开拓思维的时空,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自由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需要从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抓起。
  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天真、好奇,爱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进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等,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唤醒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进一步的创造热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新性,并以创新者的身份投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的良好情境。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我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绘草原的美景。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时,我提问:“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用比喻描述。”这时学生已有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有的同学说:“羊儿在悠闲散步,像在大海中扬起了点点白帆……”这种情境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草原的美,渲染了气氛,激发了情感,丰富了语言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结合教材特点,丰富学生的创新想象
  想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中自由翱翔。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续写“桑娜一家和西蒙的孩子”,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文章,其中一位学生联系列夫托尔斯泰所生活的年代,说桑娜一家含辛茹苦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并且节衣缩食送他们上了学。后来,两个孩子长大后,跟随列宁参加了十月革命,英勇善战,成了将军,他们不忘桑娜妈妈一家的养育之恩,把桑娜一家接到城里,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文中标点、关键词语、课文结尾、课文空白处等方面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发散活跃。
  四、注重课堂评价方式,鼓励创新思维
  首先,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应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要有一种创新的态度。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进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学生的动机是什么,再下结论。
  另外,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教师应及时用“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赞许。
  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