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激发学习兴趣的五式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艳荣
摘 要: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导入目标式激趣、情感式激趣、问题式激趣、悬念式激趣、奖惩式激趣这五种激趣方式能让语文教学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收到实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激励方式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总识的意图。”这些名言对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得十分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运用的激励方式。
一、导入目标式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很有好处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语文新课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教师富有激情的精彩开场白,如同评书的引子、京剧的锣鼓、歌曲的前奏,引人入胜,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上来,直接激发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境导入、游戏导入、视听导入,时事导入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最佳导入法,使导入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特别重视教师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如果用创设情境导入,语言和语调等要极富感染力;如果是复习旧知导入,语言应简洁、准确、逻辑性强;如果是悬念导入,语言应发人深省。
新课顺利导入后,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导读,强调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难点唤起学生注意,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调整学生思维指向做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要完成这一任务主要靠大家肯自学、会自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学习。
二、情感式激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每次上课都是精神饱满,而且是微笑教学,热情、坦诚、话语亲切,使学生觉得可亲可近。教师要爱护、尊重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个学期我班新转来了一个男同学,家长工作忙,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而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也很差,不管写作文还是平时的作业,都有很大的困难。我总是抽时间帮助他,耐心地辅导他,用心地去关爱他。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关注,他对语文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第一次测试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堂上我总是笑脸发问,并多用“请回答”,对回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不但不批评,反而给予帮助、鼓励。因此,每节课都是加强师生感情、增进友谊的过程。特别是对学困生和知识掌握有困难的同学,我更注意让他们学得轻松,不给他们过重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问题式激趣
好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精心设问将学生的认识与教材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并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疑虑、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孔乙己》时,我从孔乙己的“手”入手――孔乙己的手有什么作用呢?――代人抄书的手,偷东西的手,端酒的手,摸钱的手,蘸酒写字的手,代脚“走”路的手。又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一开始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什么作者停住了脚步?最后一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又加快了脚步?”问题设计精心,贯穿全篇,别具匠心,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悬念式激趣
我国的章回小说都进行了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程度时,作者往往要来一个急刹车,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告一段落,使读者产生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这就是悬念心理。想知道结局如何的心理状态,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未完成感和不满足而产生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材具体内容,恰当设置悬念。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学习了前面的五节之后,后面的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总之,孔乙己是一个弱者的形象。这是小说开始时为我们展现的孔乙己的形象。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弱者,他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小说后半部分几个自然段的有关描写,看一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及其他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外,我在每个单元开始或每个新课文开讲之前都会精心考虑导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望,从并过课堂学习得到满足。
五、奖惩式激趣
当一个学生取得进步或有过失时,教师要作科学的评价,或给予奖励或进行批评教育,运用得当会变成动力,对学生下阶段的学习起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并且真诚、准确、适时、适度,讲究奖惩艺术。如:我校每个班级的墙上都有一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每个班有48位学生,每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名字都在上面,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之星。这些数据作为学期末评优的考量依据,大大促进了小组和个人之间的学习竞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就能真正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收到真正的实效。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各式各样,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继续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朱学坤,徐武汉,魏星.语文的诗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