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杭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互助,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为保证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合理用“材”与施教。应做到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的重要途径。
  一、了解学情、熟悉教材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
  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二、和谐课堂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常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其克服遇到的困难。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特别注意教育方法,对他们只能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绝不能因一时恼怒而采取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的方式。其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说:“不准玩这无聊的游戏!”学生一定会产生反感。教师看似“无聊”的游戏,学生可能觉得很有趣。学生如果觉得有趣的东西总是被自己所信赖的教师所否决,就会对教师失去信赖感,丧失选择自己爱好的独立性。
  三、恰当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1.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某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或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采用协作、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分或个别同学包揽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而且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四、及时、合理的评价,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不足,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我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课堂的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佳。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教师应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