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指出:小学科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科学实验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当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科学课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科学课的实施现状看,多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任教的科学教师科学素养难以胜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这已成为制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教师的科学观严重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规定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或探究活动,同时在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时非常关注是否已有的或预设的标准答案一致,很少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情感体念。更为严重的是,现阶段的科学教师普遍没有深切意识到开设科学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全面提高的巨大的现实意义,不理解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把任教学科当成一项苦差事,缺乏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真正有效性的含义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得,才可称真正的有效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方面,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科学素养,而培养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否则,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句空话。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电磁铁的构造、基本性质以及改变磁极的办法,你就得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亲自去实验、去研究;要让学生搞清小电动机转动的奥秘,你就得让学生亲自去拆开电机看构造并接通电源看转动。离开学生亲自实践,单纯仅靠背知识性的答案去应付期末考试,谈不上小学科学教学的真正有效性。次之,在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设计制作一些科技小作品,才可称真正的有效性。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也较多。五年级学生探究完光传播特点之后,就得让学生寻找和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潜望镜、万花筒;六年级学生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之后,就得让学生能正确解释过节时燃放的鞭炮为什么会升向天空等许多问题。完不成这些设计制作任务,解答不清应知的一系列问题,谈不上小学科学教学的真正有效性。
  二、创设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具体、现实的场景或氛围,或是现实的场景或生活材料、科学的问题或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地震》这一课中提出问题,了解地震的情形和危害这一活动的教学时,教师课始谈话:同学们,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同学们争着回答:是汶川地震纪念日!汶川地震有8.0级,波及了很多省。这时候教师提供资料: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中国,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看之前,教师提出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看地震发生時都有哪些情景,另外还要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谁观察得最有条理。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选取了汶川地震作为情境,给了学生深深的触动。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入探究主题,自然引起学生探究地震的的极大热情。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改进课堂探究的模式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改进探究模式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有效性尤为重要。常见的科学课探究教学的模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有的课这些程序是必要的,不然就会让学生感到茫然,而有的课却这些程序不必面面俱,而只是选取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要因教材施教;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有很多老师在学生探究只是走过场,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安排好学生探究的时间。因此,教师对于每一时间段学生做什么、学生的问题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都要了然于胸,而且要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由于科学这门学科具有特殊性,教师从开始一定要扶,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然后循序渐进到放,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效果。
  四、活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是课程的一种主要载体,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托;同时,教材不同于课程,也无法体现课程与课标的全部,只是科学知识的部分载体。正如陈大伟在其编著的《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里所言: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源于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规律,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分享交流与独立思考方面,做好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必要时更要不拘于教材,充分挖掘、选择和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和已有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并进行灵活取舍、增删、有机整合重组,力求以学定教、活用教材,避免固守教材与机械地教教材,不唯书、只为学,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红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8(12).
  [2]麻彩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
  [3]殷咏梅.让问题解决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征[J].科技信息,2008(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