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秋瑾
摘 要: 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庭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他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使其把握住就业机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心理 解决对策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1.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但是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而且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各有差异。因此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1.2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他们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则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1.3情绪波动。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情绪出现异常波动,较多地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1.4盲目攀比。
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择业过程中盲目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问题,就业竞争激烈。二是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是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主观原因。
2.2.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
2.2.3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
3.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3.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3.1.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3.1.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三年中,为他们制定好目标,让他们有计划地考取各种职业技能证书。
3.1.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
3.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做到:
3.2.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3.2.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2.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社会、高校、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毕业生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兆明.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4]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