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宁

  摘 要: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相关材料。
  关键词: 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 教育目标 能力差异 活动需要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裁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而有意义、有趣而又符合幼儿发展能力的材料。
  一、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幼儿一旦进入教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例如,平时我们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就为幼儿提供了有趣的、直观形象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关于沉浮的小实验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并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操作观察,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什么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沉入水底?为什么铁片最快沉下去?为什么木块和塑料玩具不会沉下去呢?有了问题幼儿就会继续实验、观察、探索,通过实践,幼儿逐渐有了探索科学的兴趣。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
  二、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用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投放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就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小朋友一起散步,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春天时,幼儿会被各种发芽的植物所吸引,于是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种子,并和幼儿一起种种子,制作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a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在美工区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种子粘贴各种美丽的图案,用皱纸做柳条等。在生活区,幼儿还可以用勺子舀种子,用筷子夹种子。夏天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石头也“来到”了教室。在美工区,小石头成了幼儿特殊的画纸,一幅幅石头画就此诞生了。在音乐区,小石头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在建构区,幼儿尝试着搭建石头城堡、石头小桥等有趣的东西。秋天,每天散步后幼儿的手上都会有很多落叶,于是老师引导幼儿用这些小树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科学区,将树叶塑封做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还可以做成书签。美工区,树叶成了百变金刚,变成了小金鱼、蝴蝶,等等,他们还将树叶的轮廓拓印下来,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语言区,幼儿把自己在美工区的贴画,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表演区,幼儿还把树叶顶在头上做帽子,把树叶串在一起做裙子,等等。这样,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教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之中。
  三、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投放材料之前要观察幼儿,分析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材料所呈现的梯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层次,以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
  例如:在生活区,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豆子、勺子和玻璃碗,让他们将豆子舀进玻璃碗中,要求相对较低;为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豆子、筷子和碗,让他们将豆子夹入碗中,或增加难度用筷子把豆子夹入瓶中,还可以更换豆子的大小和瓶子的口径大小来变换难度的大小。这样,区域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在自身适合的环境中逐渐提高。
  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抽取或添加,适时增强材料对幼儿的挑战,在材料投放中,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对幼儿的一个新挑战,而且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吸引幼儿。在数学区投放的纽扣分类材料中,原本只是请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和数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教师在此材料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纽扣在记录表中按颜色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给幼儿产生成就感。在数学区投放的扑克牌材料中,在原来的完成整理扑克、清点每个大小牌的张数的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随意抽取一张或几张牌,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张或几张牌,并自己想办法添补完整(可以自制)。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更好地利用了原有材料,对原有材料的玩法进行了创新,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相关材料
  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区域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另外,投放的材料还要有探索性。探索性的材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简单的重复训练,而是幼儿积极动手与动脑的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教师所投放的材料必须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发与支持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如,在科学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瓶盖,配合瓶盖投放了记录表(分类记录盖子数量)、记录瓶(在瓶子记录与瓶子相吻合的盖子数量)。投放时,教师并没有讲解,只是提醒幼儿瓶盖有很多种玩法,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自己想想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瓶盖的玩法。幼儿看到记录表,结合以前的经验积累,慢慢地就发现了记录表的用途;幼儿看到瓶子立刻动手选择适合的瓶盖,渐渐的,他们也了解了瓶子上的记录表的用途。此外,幼儿还发现了瓶盖可以向上叠高,可以根据颜色组合图案,等等。从中我们也发现了幼儿巨大的探索潜能。
  五、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
  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时装秀》活动中,教师先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彩色广告宣传纸,幼儿将广告宣传纸裁剪,卷成一个个纸圈,用线将纸圈串成一串串很漂亮的项链或者手链,并将它们使用在自己制作的时装上作为装饰品。然后,教师在数学区投放了记录表与水彩笔,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彩色项链”进行比较长短、记录纸圈排列的顺序及颜色分类等活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便能很好地组合、使用了。
  区域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的开展,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追随幼儿活动的过程,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可以满足与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事物及其变化。深入活动过程,关注兴趣需要,及时丰富、调整区域材料,随着幼儿的需要而适当地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幼儿持续地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