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历史的创造思维品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壮鹏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使人变得成熟、渊博而有智慧。具有丰富历史修养的人善于用历史眼光观察事物、观察现实、预见未来。我认为,每门学科老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也不例外。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谈几点看法,求教于方家。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
  1.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的满足,因为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风险。而且,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越来越大。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人们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才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历史教师通过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展开多方面的联想,联想至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不能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把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肩负起来。由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同学就展开了如此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如果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会极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怎么理解呢?一是要教师本身思维够开阔的,否则怎么让学生开阔呢?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创造意识的形成主要是想,创造动机的产生主要是说和做。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与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关键在教师,而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转变。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他们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教师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品质,胜任对学生创新性的引导和启发;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及自身善于求异和创新的能力等。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本来可以“投鞭断流”的优势打败东晋,而东晋捕捉了最佳战机以弱胜强。由此可以导出结语:做就是创造,就要大刀阔斧地果敢做事。
  创造需要一种精神意志,逆境中的司马迁承受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写出了传世之著《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张骞以惊人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通使西域,可以称为是中华民族的各民族感情融合的先祖。为了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现成的科学理论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如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
  五、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创新的记忆方法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书册共一千多页,所要记的,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中有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节奏地记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将历史知识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指出:前三件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后者发生在15世纪,然后再引导学生复述:1362、1389、1396、1453。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记住。
  总之,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永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初探.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