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趣激学:小学数学学习的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厚荣

  摘 要: 作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性的数学练习能够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兴趣激发 生活实际 动手实践 开放性教学
  
  兴趣是人积极地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一直以来,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数学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就要经得起枯燥和抽象的考验,可古板的与枯燥寂寞相伴的数学却难以走进孩子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中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成份。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厌静、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传授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其乐无穷,原意主动、愉快地去学习。
  一、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会厌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变得轻松而自然。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先给孩子们讲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在跟红太狼商量着每个人吃多少,红太狼想多吃一点,就抢着说她要吃喜羊羊的2/3,留给灰太狼1/3;可灰太狼非要吃喜羊羊的1/2,留给红太狼1/2。现在问题出来了:到底按谁的说法红太狼才能吃得多呢?就这样慢慢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探索学习阶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呢?这就需要老师把生活问题引入教学中使数学更加生活化,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把一些很难懂的数学问题简易化、通俗化,从而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讲长度单位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枯燥的数学教室,实地去测量操场的长宽,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学会测量操场面积的方法。一些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很难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在经过亲自动手、亲眼所见、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后,很自然地就迎刃而解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由于小学生很少接触,所以在教学时可带领学生手拉手站在测量好的面积为一百平方米的正方形上,看一看这一百平方米的面积到底是多大,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让学生们直观地知道一公顷就是一百个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实地测量,学生会很轻松地在活动中掌握“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小学阶段“单位”知识的重心在于理解和具体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像称称自己有多少千克,量量自己有多少厘米,等等。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数学味儿”的举动,都是感受和理解单位时不可或缺的尝试。将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丰富多彩的数学课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动脑、动口、动手,学中有玩,玩中有学,通过摆、拼、剪、折、量、捏、切、拆、画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直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直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我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直角,例如桌子上的直角,黑板上的直角,等等,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直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孩子们经过用三角尺去比较后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它们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的方法通俗易懂,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但是对于逻辑性相对薄弱、感知度较笼统的小学生来讲尤显直观,实际操作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懂得了直角的真正含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悟、去体会,才能进一步理解知识的真正含义,由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自己不断地活动、积极地参与所获得的,这样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感受成功的时候更轻松地消化所学知识。
  四、用开放性的教学练习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能使他们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会感觉既枯燥又厌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我提出如下问题: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电脑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开放自己的情况下了解了这节课的知识。又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通过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调查各个班级为玉树灾区捐赠衣物的数量等,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不但保持学习兴趣,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以兴趣激学促进知识吸收内化,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学生一旦愉快地学,就能够唤起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学习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