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世雄
摘 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语言训练生活化、课堂氛围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课堂 五条途径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其课堂教学的“活水”为何物?当然是生活。但长久以来,老套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源自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学紧锁于校园的“深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生活的份外之事,本该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堂却变成他们眼里一潭绝望的“死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呢?我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条途径,跟各位同仁商榷。
一、语言训练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景入手,把其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引进课堂中来。这些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耳濡目染的,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商业街上的错别字纠正、店名的艺术讲究、商业广告用语的宣传,街头巷尾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春对联,家乡的名人名胜,等等,都是学生可以探究的语文学习资源,把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引进课堂必定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生命和活力。教学中,我们要逐渐培养学生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二、课堂氛围生活化
生活是教育的源头,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和谐的。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个近似于他们生活的、和谐的氛围,就能有效地消除他们课堂参与的心理障碍,从而启发心智,激活思维。学生的学习环境有大环境,即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小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些空间,让学生立足课堂,面向课外,面向生活,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接触了解社会,自发地将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实现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探索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这样知识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了新的未知世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让语文教育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其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生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阵地,有生活就有语文。
四、教学方法生活化
语文教学应该务实,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要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
在教学形式上,“不要担心把语文课上成文艺课、文化课”。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朗诵,可以表演,可以看电影,可以做游戏……只要是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而黑板擦、粉笔盒、椅子、纸袋上的广告、食品袋上的说明书、随机拍摄的照片……都曾是我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只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要教好任何一门课,方法是很重要的。而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要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生活化
贴近生活的作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毅力、责任心、成就感等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学习新知的能力。让语文回归学生生活,深入实践运用这是作业功能的延伸性,学以致用,学之有道。作业不能只是简单地抄写和背诵练习,它还要包含发生在学校之外的有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生活。例如,《啊,汤圆》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可通过让学生自己回家学做汤圆,学煮汤圆,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汤圆所蕴含的意义,同时一篇良好的习作也孕育而生,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过程,有话可写,并且生动有趣,实践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学生们交上的作文五彩缤纷,情文并茂。
总之,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中心,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使学生在与实际社会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去获取真知,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案.转引自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南京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