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炎明

  摘 要: 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从而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进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 情感价值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定的,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的联系。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从而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综合进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
  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解,不能改了。”“教参”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解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里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有时参考答案还不如学生解答得完整、简单。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二、扮演正确的角色
  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
  三、渗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新课程下,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理解和把握好课改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根据思想数学课的教学实际,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利率问题、房贷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总之,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但许多教师却没有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是一种虚假的、变味的素质教育。要真正实现真实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还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去实现,让学生从题海中真正解脱出来,让自己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