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灵动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跃 崔瑜

  摘 要: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让学生灵动数学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时间,以及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生 灵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课程提供给他们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而作为教师,我们也正从数学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使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我逐步地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不断增强,从而灵动数学课堂。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一、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如果提出了较难的问题与学习要求,我就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审题和梳理清楚思路。例如:在讲《等腰梯形的判定》时,老师出了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此题既可以用等腰梯形的定义,又可以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来判断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在读完题后,老师给了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思考。经过课后的访谈,我了解到多数学生都可以想到一种证明方法,同时有了一定的思路,并能把思路梳理清晰。但第二种方法,有的学生还没有时间梳理清晰思路,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找学生回答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没有很好地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以及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的能力。
  经过课后与学生的访谈和自我反思,我认为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梳理思路。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交流,这种经由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比教师一味讲授而得到的知识,掌握得要更为牢固。
  二、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
  1.选择适宜的学习任务。
  选择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以及适合在生生之间开展的讨论、展示、争辩和操作。
  2.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加剧两极分化,导致学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为此,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不怕。还要让组长学会组织小组活动,例如: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等。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在教室里转悠,而是应该深入到小组中。教师应该是以听、以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小组活动情况上,在此基础上迅速思考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讲解,对个别小组进行点拨和指导,或者对全班的思考方向作出最恰当的选择。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见效,才能扎实,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只从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中获取信心的方式,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学生需要在讨论、争辩中,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完成任务。
  5.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既可以让学生把讨论的问题在学案上进行落实,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完成。例如:我在讲《等腰梯形的判定》时,整节课都比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先让学生对定理和例题证明过程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然后每组下发一个纸袋,里面装有5张A4彩纸,上面画有等腰梯形,让学生利用纸袋中的两根粗笔合作画出等腰梯形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如:我在讲第十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时,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后,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将所收集整理的实际问题数据充分利用这三种统计图加以表示。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范围很广:表示春游时你喜爱的花的数据;表示你喜爱的电视节目数据;表示你喜爱浏览的网页数据……,并自制调查问卷。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体会了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采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克服了集体授课带来的“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改变了交流思路,扩大了交流范围,同时克服了师生单向交流所造成的学生的心理负担。合作学习提供了互帮互学机会,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最终共同提高。同时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准确的认识。只有让学生学会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小组成果的展示形式方面,可以采取由学生到讲台上讲解题目,其他同学聆听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等腰梯形的判定》时,我要求讲解的同学先带领大家在阅读题目后进行标图,提高阅读能力,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使已知条件在图中比较直观地得到表示,从而结合求证,想到需知;再口述加以证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获取信息或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创设有趣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启发是促进人脑积极思维、打开思路、达到新的思维水平的一种刺激影响。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为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讲第十四章《事件与可能性》中应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创设了“抢30”的游戏,让两人一组玩“抢30”游戏,这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1个人先说“1”或“1、2”,第2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第一个人再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都可以,但不可不说或连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最后想一下这个游戏公平吗?
  学生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你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使这个游戏是偏向于第一个人的吗?
  在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感到学习数学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每个同学都充分参与到了游戏规则的讨论中。
  五、数学问题回归生活,给学生应用数学的机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
  例如:在讲《矩形的判定》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很有名望的木工师傅,招收了两名徒弟,一天,师傅有事外出,两徒弟就自己在家练习用两块四边形的废料各做了一扇矩形式的门,完成之后,两人都说自己的门的形状是矩形。
  甲的理由是:“我用直尺量这个门的两条对角线,发现它们的长度相等,所以我这个四边形门就是矩形。”
  乙的理由是:“我用角尺量我的门任意三个角,发现它们都是直角。所以我这个四边形门就是矩形。”
  根据它们的对话,你能肯定谁的门一定是矩形吗?
  这样,从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提出矩形的判定问题,直观自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
  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我们应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做到真正让学生灵动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继华,孙继中.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吉林教育,2003,(03).
  [2]胡洪伟.课堂师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宋亚博.我的地盘我做主[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