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数学乐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那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呢?
关键词:数学学习 体验 兴趣
一、导课要新颖、别致,让学生感兴趣
教学的开启是导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艺术的导课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渴望学习的心理,为接下来的教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一进课堂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学号并说出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情绪高涨随即我转换话题“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研究刚才同学们说的学号看看是否有新发现?”疑问产生了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一开始,就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轻松愉快的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课堂中去了。
二、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理解
新课程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一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一过程应当成为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学活动的结果,也要重视数学活动过程本身,因为它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为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打下基础。最近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课《轻重》,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对轻重的经验使学生获得对质量的初步观念。一上课教师就与学生做了一个抱一抱的游戏让学生来抱老师和一名学生并谈一谈抱得感受,学生说老师我都抱不起来你,你真重,由此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接着教师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轻重的知识,学生凭经验充分进行了交流,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问:“你们愿意感受一下物体的轻重吗?请分别用两只手掂一掂数学书和一支铅笔”学生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了采访。
师:“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么?”
生1说:“数学书很重,铅笔很轻”
生2说:“我掂铅笔这只手举得很高,而掂数学书的这只手却向下”
生3说:“我拿铅笔的这只手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
……
从这些学生的话语中我们意识到了体验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样的体验活动机会,仅仅让他们停留在用已有经验来判断轻重上,那么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就不会十分深刻。学生朴实的语言正反映出体验活动带给学生的真理解。
三、新授要让学生多讲、多做,成为课堂主人
课堂上,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让学生多讲,多做、多板书,自己少讲、少做、少板书,做到无为而至。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五年级《观察物体》那节课,整个课堂我只给准备一些教具,当学生讲完《盲人摸象》故事时,我把长方体放到将桌上,让学生在黑板自己画出正面、上面、侧面平面图。学生完成后我再放不同物体孩子们再画不同图形。这节课图形是学生画的、板书是学生写的。再如:这节课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我到成了休息者、欣赏者、赞美者,课堂效果特别好。
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札根于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对话,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教学离不开探究活动,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真正教学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首先给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提前滲透转化的思想。然后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思考如何让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说;拼、剪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剪一剪。再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一看。通过动手操作后,全部学生都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
四、练习要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受快乐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一节课40分钟,在听新授课学生已经消耗了一定的精神,如果在新课的练习阶段,学生享受到的不是生动有趣、与自己身边相联系的练习,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肯定对练习不感兴趣,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课时也要像新授课一样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完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后,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个知识点,我让学生仿照我编的例题创设自己的例题。一开始只有个别胆大学生编题,我不断用语言、用眼睛鼓励,孩子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身临其境,成为王国的一员。又如:在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时,为了使到学习气氛一浪接一浪,我借用了我班三个孩子的名字设计了他们的身高,让学生比较身高数字的大小。如此设计,就能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的生活接轨,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很快乐。
总而言之,新课改前景下的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师一定要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中兰.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练习设计[J].科教導刊-电子版(中旬),2017.
[2]赖丽华.方法优化,灵活解题[J].新教师,2016.
[3]任燕.引导探究性学习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