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电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晓青
摘 要: 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及格率不断降低,学生难教成了教师的共识。如何改变现状,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及格率,是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在电类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中职 电类专业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初中生源数量下降,进入中职的学生素质明显下降。他们中虽然不乏上进者,但更多的是屡次考试中成绩上的失利者,心理上的失败者,对中职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望又存在畏惧心理;既期待有一个能够改变自己的新环境,又害怕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败,害怕在新的环境中重演被老师歧视的过去。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学习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是中职老师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现行考试及评价方式面临的问题
1.不及格率持续走高。
随着中职生源紧张,学生基础越来越差,试题的难度虽然不断降低,透明度越来越高,但考试的不及格率仍然逐年增加。目前不及格率过高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困惑,学生学习的烦恼,越来越多的学生又在职业教育的考试中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2.考核功能缺失。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传统的闭卷笔试,使得命题只限于知识的检验,而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导致学生学习单调,惧考,使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3.与中职的培养目标不符。
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电类课程实验教学长期的辅助地位难以满足。
4.学生越来越难教。
虽然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但其中也不乏上进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入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却变得越来越难管理,上课秩序越来越乱,部分上进的同学甚至出现了学习能力的退化。究其原因,还是考试方式和强调及格率所起的负面作用。为了提高及格率,老师喋喋不休地反复复习和提示,一遍遍地练习着“重点例题”,老师、学生间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但带来的恶性循环却是学生普遍厌学,对老师的反复强调及要求置之不理。原本基础好且还有些上进的学生,觉得取得好成绩轻而易举而不再努力;一些有点小聪明但上课总违纪的学生,因最终的“稍动脑筋”及格轻而易举,“考”这个法宝不再起作用。一些智力及基础均较差,但老实本分的学生,却因一次次地品尝失败的苦果而无心学习。一些中等生则随着大流,混着日子,导致学习风气越来越差,课堂越来越难管理。老师们都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
三、思考、对策及我的探索实践
要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改革目前这种终结式的、以知识再现为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试模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从2008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在电类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八个班级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并在教研室中推广。归纳起来就是:过程评价+测试,以过程评价为主。
首先,把学期成绩中的笔试成绩占70%或更多减到只占20%或更少,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及课后练习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其次,根据电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把实验考核所占比例提高,单独记录成绩,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最后,要求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主动参与考核环节的自评与互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1.成绩分布和评价方法。
实验:按实验预习、实验测试、实验报告三项内容进行考核:先告知测试时间和内容,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相关分析,做出实验预习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测试,通过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真实记录及整理。在实验报告中进行分析,写出实验体会,三项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地进行综合评价。
课堂活动及作业:预先设计一些表格,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详细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练习完成情况,并在课后及时评价。
上课要求:基本不做与课堂无关事项,按要求做好笔记――基本分;认真听和记并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来――良好。对主动回答问题,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一些加分;而对于违纪的学生要及时记下具体事例。
课堂笔记要求:整洁,清楚,齐全,及时。采取自评为主和老师评价为辅,定期和不定期不定人地进行检查,及时记录并督促较差学生去补充、完善。
作业要求:整洁、齐全、及时,且能对错题进行改错。
期末考试:可采取闭卷、开卷、半开卷、写学习报告等形式。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2.考核程序。
原始情况记录:制作和下发各种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实践训练、作业等过程信息。
原始资料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时批改作业,等等。
评定分数: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并汇总。
四、考核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
2.量化性原则。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详细原始记录,要及时量化统计,避免凭主观印象随意给分。
3.公开、公平性原则。
考核改革内容要预先告知,标准、程序、方式和方法应统一规范。
五、新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看到,不管他以前的基础如何,只要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就能获得成功。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也提高了。
2.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新的考核方式,将评价的重点从结果转向了过程,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心理上减少了对考试的畏惧和排斥,有利于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
3.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新的考核方式不再是一次性的检验,而是整个过程。对智力和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及格并不是难事,或许还能更好;对中等生来说,高分、奖励在向他招手,不再是遥不可及;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因内心的要强,自身的价值有了更好的展现机会。
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前后的效果比较
1.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个学期我及教研室同仁的教学体验,结合学生反映和实际测评对比,结果表明:
(1)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过去上课,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学生、组织教学。改革后最强烈的感受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纪律有明显的改善。睡觉、做其它事情的人少了,听课的人多了,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多。
(2)有一定记笔记、知识总结的能力。改革后,笔记是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受到重视,使得记录整理能力提高,改变了职校学生不大记笔记,更不会去进行整理的现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以往实验的辅助地位使学生普遍不重视,更不愿动手或怕动手。改革后实验成绩所占课程比分提高,同时分三步剖析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的了解和好奇,促其想动手去揭密实验结果。指导老师可将精力转向引导学生观察测试现象,进行相关结果分析上,提高了实验效果。
(4)及格率明显提高。据统计,改革之前我所教同类中专班的电类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常常可达30%以上,改革后,基本在10%以下,同教研室的几位教师也有同感。
2.存在的问题。
(1)过程评价重在过程,而这个过程贯穿整个学期,真正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工作量增加。而各类表格的填写缺乏学生的良好配合。且上课时间紧,有些环节难以充分展开,有时会顾此失彼。
(2)整理记录及合理评分难以做到准确,客观。
总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熊文生.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