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艳青

  摘 要: 成就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对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学习 成就感 培养方法
  
  一、对成就感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成就感?词典的解释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而我认为,成就感就是能让自己看得起自己,“你所做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或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心底油然而生佩服自己的那种感觉。
  二、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取成就感的必要性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成就感的后效功能有三个:一是成就感可以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个体的身心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平衡状态,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所处环境,并进而增进身心健康;二是成就感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潜能,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三是成就感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有利的主观内在条件,这种条件既为新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境,又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多数的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是迎难而上,而是产生畏难情绪,于是伴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考试的一次又一次失利,挫折感和失败感开始萌生。学习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优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改变对数学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试图寻找成就感。
  三、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的方法
  (一)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
  首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少批评。
  有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心理测验:把孩子分成A、B两个组,分别让他们考同样的问题。过了三天,再去那所学校,告诉A组同学:“上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们千万不能输给上次,好好写吧!”又对B组的同学说:“你们上次成绩很差!怎么行呢?这次必须反败为胜才行!”
  结果,原本成绩相当的两组,得到肯定和夸奖的一组,第二次测试成绩很好;受到责怪后再考的那一组,成绩很不理想。可见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师肯定,被社会肯定。
  其次要为他们多提供一些机会。例如各种各样的竞赛。口头的、书面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成就感的养成;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自己的进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去饭馆吃饭或到商店里买东西,让他算一下这个菜多少钱,加起来多少,有意地锻炼孩子。这时候孩子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学以致用。还有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可以出题来考他们,像脑筋急转弯、奥数等题让他们做。若他们想到了,做出来了,就会觉得很高兴。
  再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
  计算准确是学生能体现成功的重要一项,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计算。而新课程标准对之则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1.计算教学仍然要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要求千篇一律,而是重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来理解;
  2.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算、口算及估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由此可见,我们在计算教学时应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除了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能有其它更实际的好处。
  我在当今的经济社会里,对于成功的或是进步的学生除了给予精神奖励之外,还应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学校如此,在家也应如此。这本身就是一种诱惑。在大学里优秀的学生能得到奖学金,我希望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所体现,不仅是大学的专利,奖项不再是单一的奖状,而且不限于就期中或期末考试,最好是常态化缩短到每月每周。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成就感势在必行,依次能感到学习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努力学习,走向成功,不再空虚,不再迷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