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丽华
摘 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学科高举新课程改革大旗的同时化学实验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之下教师要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实验教学 转变 应对之策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程改革下实验的地位更加得到强化,整套教材增加和改进实验的数量占实验总量的71%,对实验内容也进行了精心选择,吸纳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现象明显、便于操作的实验,改进了部分实验。有些实验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有些实验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有些实验在实验内容方面进行了改进,有些实验对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了改进。在这种新形式之下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实验教学的一些重大转变,而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不仅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更应转变自身的实验教学教育理念。
一、新旧比较,凸显实验教学的重大转变
1.实验主体的转变
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教师,90%的实验是教师用演示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学生只能在讲台下看实验,有时还看不清楚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有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对“异常”现象视而不见,或者用一句“药品过期”敷衍了事。知识“验证”了,教师的工作完成了,可学生的动手渴望没有得到满足,疑问没有得到解决,便会对实验深深失望,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实验考查时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外现象的分析能力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是实验的主体。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其引导的作用,尽量把实验交给学生去做,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2.实验类型的转变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重复教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一定的难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认真操作,不认真观察现象,不能发现问题,学习不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获取转变为主动探究。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能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有些是对旧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的改进,例如:“比较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性质;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有些是新增加的,如“加热铝箔;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试验维C的化学性质”。探究性实验的增加,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
3.实验目的的转变
传统实验的目的是依附理论教学,验证理论知识,着重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化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例如:“科学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中的自主设计实验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装置的搭建提高了动手能力,铁粉的取用强调了节约意识,氢气的生成强化了安全意识,蓝色的火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的差别培养了观察能力,多人的参与体现了合作精神,实验成功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
4.实验范围的转变
传统实验的范围仅仅限于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脱节。而新课程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为此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定方面注重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实验药品;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选取适合在课外进行的实验内容作为家庭小实验和实践活动。而且在教材编排中“选修Ⅰ《化学与生活》”成为新课程的一个独立模块,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活动与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验对“自行车如何防锈”进行归纳总结,拉近学生与化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像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值得研究、探讨的现象随处可见。新课程鼓励学生做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外实验,如“一次性饭盒的降解实验”,“河里污水净化实验”,“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易拉罐的主要成分”。化学实验面向社会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事实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不再抽象难懂,有利于化学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面对实验教学诸多方面的转变,化学教师的应对之策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思维能力,表述实验及其结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实验设计能力是根据实验目的,全面而整体地考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实验因素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它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创造性和灵活性。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构思、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能力的核心,它涉及对实验方案的理解,涉及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判断、处理、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和收集并处理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又是实验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从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化学现象和实验数据,只是实验的直接结果,而解释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异常现象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分析。在思考中学生会领悟很多,收获很多。
表述实验及其结果可以概述为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记录就是把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结果及时而如实地记录下来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的程序,及时把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事实如实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能力,同样也不能一蹴而就,要逐步加以培养。
2.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实验教学。”实验在课程中的地位更加强化,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第一,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包括向学生提出观察问题,展示和表达演示实验内容,以及示范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掌握一些现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的能力。第三,提高实验教学评价和交流能力。新教材实验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将许多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和实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验方法选择的有效性、实验中合作与交流情况等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第四,不断提高实验的研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