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90后”职校生心理特点剖析与应对教育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昕 钱春

  摘 要: “90后”职校生相较于以往的职校生有着突出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征,探讨了应对“90后”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90后”职校生 心理特征 心理教育方法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5个春秋了,但年纪与所带学生年纪相差不多,对于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诉求了解得更为详尽与真切,几年来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近年来我校录取的08、09级“90后”学生在课堂及与教师、同学交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却让我越来越不解和迷茫:现在“90后”孩子到底怎么了?因此,对“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的探索及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就成为当代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之一。下面我就探讨“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及该如何针对其特点来进行应对教育的问题。
  一、“90后”职校生的概念
  “90后”职校生是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国公民。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90后”目前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自2008年以来职校生中大部分都已为“90后”,年龄大都在17-19岁之间。
  二、“90后”职校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1.教育环境转变,心理障碍凸显。
  “90后”职校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与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
  2.目标明确,功利独立。
  调查表明,相对于“80后”对职校生活的集体迷茫和在挫折中探索,“90后”对职校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对自身的需求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90后”学生对即将到来的职校生活有“明确”或“比较明确”的目标。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他们,更善于运用网络,新生在开学前就能通过网络对职校的学习、生活等进行了解,有助于更快地适应职校生活。成都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谭平认为:“90后”比起“80后”其实更加功利,也更加独立。“90后”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对的社会压力更多。他们在技能学习、社会求生方面的诉求就会更多。例如,“90后”里想考驾照或者其他技能证的会比“80后”多得多。事实证明,现在读职校生中已考取驾照的人数平均占班级的10%―15%。
  3.个性张扬,叛逆性强。
  “90后”职校生思维独立自信,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与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90后”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要多。现在的“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希望能跟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被动地单向接受知识和教条式地进行观念灌输。
  4.追求时尚,注重自我价值展现。
  “90后”的生活条件相比“70后”、“80后”更加优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经常流露出“谁的青春有我狂”、“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他们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衣着外表、兴趣爱好都追求独树一帜,追求非主流的时尚。他们也敢于面对现实,目标明确,喜欢尝试新鲜事物。“90后”自我的私密空间小,他们追捧“火星文”,极力保护个人隐私。他们推崇民主平等,积极维护个人权益,在与教师交流的时候更加要求得到公正平等对待。但是由于过分追求展现自我,集体归属感不强,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及集体利益,相对缺乏团队精神。同时依赖网络,缺少理想信仰。
  三、“90后”职校生的心理应对教育方法
  1.教师需调整自身心态,以家长和朋友的心理面对学生。
  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90后”学生在各种影响下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教师同时要学会放下架子,亦师亦友,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和谐是指两者在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个性特征方面能互相接受、认同或肯定,互相尊重而不抵触。倘若教育者和“90后”学生彼此理解,相互尊重,那么教育者所做的努力常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针对“90后”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工作,防患于未然。
  “90后”新生主要是面对适应新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压力;虽然“90后”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较弱,不少学生在生活上对家长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要注重适应性教育,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余时间怎么利用等。
  3.提高网上引导的有效性。
  网络对“90后”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们可以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方式,利用QQ等聊天工具、电子信箱、校友录、个人博客、飞信等网络平台,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4.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魅力。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90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有可能出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量和质的把握超过教师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而且要努力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克服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观点,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踏实负责、真心实意地用高度的政治觉悟、渊博的知识及深厚的人文素养去引领和关爱学生。
  5.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90后”学生大多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欲望心强烈等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产生空虚感。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对职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增强教育方式的生动性,多联系职校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90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总之,“90后”的孩子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更多的关注与交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存在的不足,用师爱的甘霖加以浇灌,用真心的沟通加以融合,用平等的交流加以引导,以心换心,以情启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他们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表征与青春期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90.
  [3]王宁军.“90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