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后现代理论分析周星驰电影及其代表作《大话西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芳

  摘 要: 周星驰的电影在其无厘头搞笑和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反射出了现代社会下人们对颠覆传统消解意义的一种渴望,简言之,他的电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后现代主义电影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再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本文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为例分析影片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周星驰电影 电影《大话西游》
  
  一、后现代主义主要理论家及其观点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
  雅克・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解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的理论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解构主义针对结构主义而言。结构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对世界采取结构式的、系统式的研究。德里达的解构否认本体、本质的存在,认为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行为中,反对二元论,主张自由嬉戏。德里达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出发,消解中心与本原,颠覆二元结构和等级结构,使事物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变得“自由嬉戏”。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利奥塔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宏大叙事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利奥塔认为,在普遍适用的宏大叙事失去效用后,具有有限性的“小叙事”将会繁荣,赋予人类新的意义价值。利奥塔不像德里达直接以本体论为批判对象,而是把对本体论的批判转化为对知识的合法性和知识分子的地位的考察,以此来实现他“去中心”、消解同一性和整体性、放逐元话语的目的。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只运用“小型叙事”,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二、周星驰的后现代电影特点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风格是无中心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电影从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都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周星驰的电影更多地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特征,电影以荒诞、搞笑、情节的无厘头而著称。关于周星驰的电影,观众们和学界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周星驰电影中的这些看似搞笑的场面、动作是有意而为之的。周星驰的电影是对现代主义的东西进行彻底的颠覆和嘲讽。跟其他一切文艺作品一样,我们无法用对或错、是与非的二元标准去评价周星驰电影。我们只有遵循“存在即合理”的客观规律,去分析其作品及其背景,然后充分认识其滋养它的文化土壤,最终达到对文本及其存在的合理性的最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周星驰后现代电影代表作《大话西游》。
  (一)解构
  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最明显也最基本的特征。后现代主义者们解构了现代主义者精心构筑的种种以精英文化为代表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成就了一种“去中心”、“去深度化”的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以解构的手段去构建”的另类姿态。
  《大话西游》这部影片是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解构。从故事情节来看,影片中孙悟空伙同牛魔王杀害师父,而后投胎为强盗头头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一大颠覆;从人物形象来分析,此孙悟空非彼孙悟空,影片中的孙悟空(至尊宝)性格胆小怕事、搞怪滑稽,而名著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机智、勇敢、嫉恶如仇、是非分明,对师傅可谓是忠心耿耿。此外,影片中孙悟空有着七情六欲,这与名著中孙悟空不近女色是截然相反的,此处是对古典名著的第二大颠覆。
  由于《大话西游》对传统电影进行了解构,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宏伟的叙事风格,当然就更不具载道功能。影片中帮主与二当家之间的关系没有让我们看到传统黑帮电影中的江湖义气、兄弟情谊,而是在危急关头能逃则逃,不能逃则装死;为老大拼杀、出头的机会总是推给别人,传统电影中的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信条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中丧失殆尽。影片中没有传统电影中个人的正气凛然,有的只是贪生怕死。影片处处在解构传统电影的叙事风格,对所谓的义气、忠诚进行解构、嘲讽,完全抛开了传统电影的宣教功能,走向商业化、娱乐化。
  (二)戏仿
  “戏仿”这个词源自后现代主义流派中的解构主义。戏仿以互文性为基础,通过仿文对源文的戏谑性仿拟,而达成对特定文本,以及文本所具有的、传达的旧有价值、旧有观念进行反讽或消解。当某一类影片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并形成完整套路时,戏仿之作就会纷纷出炉。创作者可以用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心态模仿原作,用明显的夸张手法告诉别人他们在“照葫芦画瓢”。也就是说,戏仿是一种需要与原作“互文”的艺术,如果观众对原作没有了解、对新作没有放松的心态,则无法真正体验自由、解脱的快感。
  周星驰的电影中经常运用戏仿这一手法。《大话西游》是对经典文本《西游记》的戏仿。《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赴西天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但是电影《大话西游》,整个故事面目全非,西天取经只成了一个淡淡的背景,充斥其中的是身世迷雾、爱情纠葛、时空转换。整个故事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西游”故事。那种千辛万苦修得正果的神话不再被信仰,其暗示只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生活的教化也被颠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在这里轰然倒塌。
  (三)拼贴
  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于宏大话语的激进批判和解放力量的话,那么它的主要步骤就是拼贴。“后现代主义”崇尚和标榜拼贴,因为拼贴能够带来颠覆性的效果,以及游戏的愉悦。应该说,模仿本身并不是后现代的戏仿,而模仿经过拼贴就成为了戏仿。有评论者批评《大话西游》“七拼八凑”,我想这是敏锐的批评,因为《大话西游》就是一部典型的通过拼贴达到嘲讽效果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戏曲、广告被拼贴进入电影文本,才成为戏仿的。
  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借助月光宝盒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拼贴在一起的时空,同时,多个文化时空的特点也可以在电影中被奇观化地“杂糅”在一起,在人物的旁白中,既有英语、日语,又有国语,还有粤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拼贴,将西方语言融入到东方电影,尤其是融入到东方的古典作品中,更是一种拼贴的产物。例如,当至尊宝发现瞎子为他而死是假装的时候,他由衷地发出“I服了U”的赞叹,以及唐僧在牢房里唱的“Only You”歌曲,这些在当时那个时候不可能存在的话语无疑加强了电影无厘头的韵味。
  三、结语
  周星驰和他的电影已经成了一种后现代文化景观,它不是消极的,不是反社会、反文化的,而是追求个性、按照自我的方式生活。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对现代人来说,太沉重而缺乏快感,而周星驰的浪漫喜剧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生活的快慰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玲.从颠覆特征看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J].电影文学学术论坛,2009,(06).
  [2]崔丽娜.论周星驰电影的价值观[J].齐鲁艺苑,2006,(01).
  [3]王春平.后现代主义电影时空范式探究[J].艺术探索,2009,(06).
  [4]李孟哲.浅析中国后现代电影[J].影视评论,2009.
  [5]房伟.文化悖论时空与后现代主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
  [6]温德朝.戏仿:喜剧电影叙事的后现代策略[J].电影文学新锐观点,200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