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电影配乐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影配乐可以分为歌舞音乐和附带音乐,本文主要研究其中的附带音乐这一类,探讨其创作手法及对电影本身产生的作用。通过对电影《敦刻尔克》中配乐的分析揭示此论题,本文以音乐而不是电影作为本体,从音乐的视角讨论电影配乐的艺术性。
  【关键词】电影配乐;电子音乐;谢泼德音调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电影配乐是指在电影作品中出现的主题音乐,一般起到配合情节发展和场景的情绪的作用,制作方式有乐器、声乐、乐团或电子音乐等。它对于一部电影的呈现有很多作用——例如电影开始前的配乐可以形成仪式感,营造整体氛围,有些可以暗示环境、阶级、种族团体或是人物的内心情感,有些可以代表角色的个性或者与某个人物形成直接的关联。
  电影配乐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因此可以用与电影本身的配合方式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尽力融入电影的结构中的,一种是能让人强烈感受到,尽量突出的。其实只要是能与电影本身相辅相成,进行巧妙配合的就是好的配乐。而电影配乐是如何与画面和情节相配合,并使电影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就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一、电影背景
  《敦刻尔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汉斯·季默配乐的战争悬疑片。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讲述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的过程。《敦刻尔克》实际上不是一个可以在电影院闲适观看的爆米花电影,因为它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让观众跟着一起焦虑,恐慌,因此大众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偏向两极化。
  为电影《敦刻尔克》配乐的汉斯·季默被誉为“好莱坞大片配乐代言人”,他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独特的音乐形式已经蔚为风尚。他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将电子乐的炫丽节奏与交响乐的磅礴气势融为一体,形成大气恢弘的音响织体,推动剧情的发展。由他配乐的《敦刻尔克》荣获了多项奥斯卡奖项,其中包括“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音响效果”奖。
  二、配乐的多种创作手法
  电影中的声音可以分为三类,音响效果、音乐和对白,这几种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以任意种方式进行组合。音乐由声音组成,声音的要素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色,而音乐的三要素则是节奏、旋律和和声。《敦刻尔克》的配乐将电子音乐与交响乐相糅合,其对声音要素的运用至关重要,电影中体现了多种对音调、音量和音色的组成方式的运用手法。
  (一)独具特色的音效
  电影一开始呈现了几个英国士兵在战区幸存下来,徘徊在满是空投的劝降传单的街道,随后随着敌人的几声枪响,士兵们开始慌张逃窜,此时以钟表的滴答声为开场,抓人心弦。滴答声是一种常用于诺兰的电影中的音响素材,是配乐大师营造紧张气氛的利器;这种独具特色的音效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錯落有致的心跳声和秒表声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这种音效传达了撤退时间的紧迫,使电影的紧张氛围更加彰显。
  (二)巧妙的“循环”
  相比于主题旋律,《敦刻尔克》的配乐更出彩的地方在于节奏对音乐的把控,其节奏所占据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旋律,如汉斯·季默本人所说:“我现在所感兴趣的是如何只利用两个或者三、四个音符,就让音乐表现出真正复杂而完整的情感。”因此在影片中配乐的运用上实际上是由一、两个小节的动机不断反复,不断渐强,不断扩展声部的数量而形成的,这种手法相当于现代电子舞曲制作当中的“循环”,这种“循环”运用到了整部电影当中,其造成的不断反复和逐渐增强能够反映剧情的跌宕起伏,这种音乐和画面情节的结合使整部电影变得更加饱满生动。
  而在《论三种持续型声音形态在影片<敦刻尔克>配乐中的运用》这篇学术论文中提到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词汇即“持续型声音形态”,可以将其分类为素材叠加式、持续低音式和音节循环式三种。例如在电影配乐《The Mole》的片段中,经过多次声音素材的叠加,形成了节奏密度复杂,声音材料丰富,音响饱满的音乐片段,这种素材的叠加其实与“循环”的意义是相近的。
  (三)“谢泼德音调”的运用
  《敦刻尔克》中有很多利用音调和固定音区营造氛围的手法。例如高音调会营造出一种张力,过于尖锐则会令人焦虑不安;而低音调则会显得厚重,庄严和神秘。因此一些悬疑电影会用到的一种手法就是先用低音调营造神秘,再逐渐升高令人产生焦虑的情绪,由此通过声调的变化和持续把控了情绪和电影的走向,使观众拥有与电影情节相符的感官情绪,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有身处其中的紧迫感。
  影片中敌机飞过,炮弹马上就要砸到港口时,乐曲似乎不断上升,但却始终没有升高,一方面模仿敌机的鸣啸声并制造了压迫恐慌的氛围,一方面用逐渐加速的方法调动了观众的感官,由此营造出的紧张感,使观众如坐针毡。这种似乎不断上升却无穷无尽的听觉错觉是由于汉斯季默巧妙的运用了一种听觉上的“魔法”——“谢泼德音调(Shepard tone)”。
  “谢泼德音调”由间隔八度的若干音调复合而成,随着音阶上升,高音强度逐渐减弱,中音强度不变,而低音逐渐增强显露出来。由于至少能听到两个音调同时升高,大脑就会误认为整体音调在不断上升,合在一起听上去就像无限上升的音阶。如果音调之间的转换连续不断,即可称之为“谢泼德-瑞赛滑奏”。这种音效阴森恐怖,似乎一直上升,实际上却始终原地不动,运用到电影中就营造出这种不断增强的紧张感,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实际上诺兰很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使用这种音效,例如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蝙蝠摩托音效就使用了这种技巧,在对摩托车的拟声的同时也营造了紧张激烈的角逐氛围。诺兰的电影时常讨论时间主题,描写时间在太空、梦境和记忆中的扭曲表现,这个母题天然带有戏剧张力,而这样的听力错觉让这种张力得以呈现,只要有精妙的声效设计辅助即可。
  三、争议及思考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的配乐实际上是赞誉与争议并存的,有人戏称“电影大师诺兰再次为汉斯·季默的音乐拍出一部伟大的电影”这种争议的焦点在于这部电影的配乐是否过于喧宾夺主,占据的空间太满。
  《认识电影》中总结道“音乐一般被认为是用来补救低劣的对白及贫乏的表演,但有的电影却能将音乐与对白做最好的配合”。其实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程度问题,再好的音乐如果过于泛滥复杂也就失去了电影作为整体的价值。
  我认为《敦刻尔克》只是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种形式就意味着其配乐一定是占有较大比重的。造成不同意见也是因为不同人对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观众会因为持续制造紧张的音乐感到焦虑难受,抗拒这种音乐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有的观众却不会一直留意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无形中被声音所操纵而产生了不同的情绪。《敦刻尔克》的配乐无疑是一次有创新意识的突破,对声音的艺术性探求使整部电影焕发了不一样的生机,也让人们意识到电影配乐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起微小的辅助作用了,它的作用在逐步扩大化,音乐也以这种范围更大的形式引发大众的探求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雷伟,徐晨.论汉斯·季默的“现代化”电影音乐创作理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4).
  [2]蒋东升.颤栗的延宕与视觉的振荡——关于电影《敦刻尔克》的节奏分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6).
  [3]陈一磊.论三种持续型声音形态在影片《敦刻尔克》配乐中的运用[J].中央音乐学院,2018.
  作者简介:孙雨薇(1998—),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声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