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微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贺建国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尽快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激励学生,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强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要掌握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如果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将对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具有不断“充电”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上,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学术指导和顾问的角色,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充实大脑,帮助学生学习。最后,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技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给予宏观的引导与帮助。
二、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虽然变化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相反,教师要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转变自身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注重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现代教育思想更加关注数学的人文精神,从而体现人文关怀和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和创新。新课标的教育观念倡导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重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抓住他们每个人的特点,进而抓住整个班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班级的教学方式,并为他们制订合适的发展目标,让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不仅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更好的心理学素养。
四、找准问题典型性,提高学生思维创新性能力
数学家约翰・阿尔布斯纳特在《数学家言行录》中指出:“数学使思维产生活力,并使思维不受偏见,轻信与迷信的影响与干扰。”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需要培养,而培养思维品质的途径就是通过相应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要以教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为主线,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学和研讨的引导,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以及猜想思维等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培养。在问题解答训练上,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典型特征,选用一些能够凸显课堂教学内容,利于知识重难点教学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开放性典型例题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如何添加辅助线”内容教学,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很好范例。教师可选用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探寻出通过不同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通过找寻许多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实现思维发散性的有效增强。
五、注重激励,师生平等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基本条件是学生的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而保证学生心里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内心中应树立内在的权威性,而在外表上应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没有感到压力,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才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投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尊重、爱护、宽容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的指导;对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总是善意的提醒,并让他回答问题,如果答非所问,先让他体面地坐下,然后抓住他积极反应的时机,再让他好好地表现。
六、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于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总之,教师应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与发展,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2]任学敏.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8,(5).
[3]梁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