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探究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的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明国

  新课改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培养,学生不能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所以,新课程要求老师一改满堂讲的教学方法,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初中学生虽然有探索知识的内在潜力,但容易冲动,好胜心特强,对开展探究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掌握他们的特征,然后利用他们的心理,因势利导地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开展探究教学呢?
  一、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
  要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探究的物理问题产生兴趣。初中学生虽然对新鲜的事物有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兴趣的,因此,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力争使更多的学生对探索的问题产生积极的兴趣。一般说来,初中学生的兴趣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物理现象感兴趣。很多学生常对奇特的物理现象产生兴趣,愿意根据物理现象,探索其发生的奥秘。比如,将小金鱼放在试管里,用酒精灯在试管口处加热,试管口的水就要沸腾了,但小金鱼却能在试管的底部安然地游来游去。很多学生看到这一现象惊讶不已,假如不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一定会怀疑这种现象的真实性。
  (二)对动手实验感兴趣。物理的实验操作,能满足初中学生好动的心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愿意做实验,都喜欢到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如,用橡皮筋制作“弹簧秤”、“用纸盒烧开水”等。老师不应分析这些实验的原理,而应让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原理,在感悟中掌握物理原理。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三)喜欢刨根问底。有些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比较好,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绝不放过,总要追问到底,这说明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现状,对物理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探知机会,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钻研精神。比如,可以介绍一些课外书籍、物理杂志、科普文章给他们,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钻研喜欢的课题,保持学习兴趣。
  二、利于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好问、好动是当前初中学生的一大亮点。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属于物理学科中的启蒙知识,但初中学生并不满足现状,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们就必然有更多的问题要问。学生问问题是好的现象,如果只顾学习,不会提问,是很难真正学好物理知识的。学贵在于问,如有疑问就会去思考,不会思考,说明知识的掌握是很肤浅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索知识的激情。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学生问的问题可能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能自己解决心里的疑问。另一方面,他们注意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怕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而被他人讥笑。因此,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内在的探索知识的潜能,鼓励他们在任何场合敞开胸怀地提出问题,大胆地作出对问题解决的猜想。为了能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只有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和,没有架子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释放心情,敢于提问、追问。假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不周密的问题、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不回答或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产生闭锁心理,不愿意配合教学活动,这就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比如,古代有两个兄弟,要分家产――遗母的金簪。两个兄弟为了能均匀地平分,叫来舅舅。假如你是他们的舅舅,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平分呢?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法写在纸上。并由各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将每人的方法进行汇总,并提出本组最后的解决方案。又如,在学习大气压知识时,很多老师习惯叫几个学生上讲台前面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以此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但能感受到大气压存在的只有上台表演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只能观看,并没有亲身的体验。假如让每个学生都上台体验,教学的时间也不允许。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做点改进呢?我们可以将它固定在墙上,然后在半球的下面挂很多的重物,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感悟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适当满足学生的好玩心理
  初中学生天生好“玩”,老师不要认为他们的玩会影响教育的效果,而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寓于玩之中,就是要让学生“会玩”。比如,在学习内能的改变时,我压缩空气,让浸有乙醚的棉花燃起来,很多学生很好奇,很想“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成功,学生在好“玩”心情的刺激下,进行再思考,找出了如何“玩”成功的方法。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实验,有时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好“玩”心理,很多学生在课后继续“玩”,这时候,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行适当的表扬,另一方面要提醒他们注意操作安全。
  总之,在进行探究教学时,老师必须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的特征,探究教学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