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聋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洁
摘 要: 现今社会,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相比而言,残疾人就业比健全人困难得多。本文对聋校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开展聋人职业教育展开了思考,以全面提高聋生素质,使之自食其力,真正顺利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 聋校 职业教育 问题 发展对策
职业康复是残疾儿童全面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通过一个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残疾人要与健全人竞争,本身不具备任何优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现在用人单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一技之长,更看重人的素质,如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组织纪律等。职业教育是以培育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基层的聋校,都应重视改革和发展聋生的职业教育。实施系统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拓实用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途径,建立好学校、社会的就业网络,使聋人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聋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轨
全国的高职院校针对聋人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两大领域:服装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基层聋校开设的职业教育专业相对集中包括计算机应用、木工、电器维修、缝纫、摄影、烹饪、糕点制作等。一部分聋生通过高考升学继续强化专业学习,另一部分聋生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但现状表明:面对现代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现实,适合聋生的选择面窄、工种少、专业不对口,得不到与健全人合理的待遇。聋生从学校毕业以后,能在社会上在找到的工作岗位和其所在学校的学习专业基本不符,必须边做边学,重新学习。也有的聋生依靠家人独立创业,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造成实际的交流困难,社交圈子比较窄,工作成效不显著,成就感缺失。专业设置上,从实际出发,职业教育要围绕市场,面对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实,以满足市场需要和聋生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与社会需要的对接。
对聋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年级的不同而设置不同课程。各年级的课程并没有形成有效衔接,没有建立好相关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有的学校开设了职教课程,例如手工课,直接安排对这方面有兴趣或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教师在没有教学计划、目标、教材的情况下,课程的执行相当随意,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下学期再开设其他的课程,学生自然也掌握不了专业技能。即便在执行情况较好的学校,高年级的课程在有充分的课时保证下,首要的难题是与专业课程设置配备的教材选择。大多数聋校选择了普通学校的教材,就无法兼顾到聋生的特点,聋校职业教育中教材的使用目前呈现一种比较混乱的现象,没有统一的适合聋生的教材。这些因素都抑制聋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像普通学校职业教育具有生机和活力。
2.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
教师在职业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聋校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更擅长学科性的文化基础教学。职业技术教育却要求有专任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的讲台并不是让物理教师教计算机、会做饭的教师教烹饪。固有的知识结构与现代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难以适应不断进步的市场需求。在教授文化课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兼任职教课,即便是优秀教师也难于应付。聋校的职业教育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需建设一支符合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特色的热爱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
3.学校与社会联系不紧密
学校不应单以让学生顺利毕业为己任。聋人就业不仅仅是社会和残联考虑的问题,聋校也应走出校门。除了高职院校的聋生在学习期间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相应的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外,一些基层聋校的职高班毕业的聋生较少能取得社会认可职业技能证书,合格率不高。实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环节,由于课程的安排时间、资金限制、学生安全问题等,学生的实训不出校门,缺乏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专业技术实习机会。脱离了社会实践,聋生不仅不了解自己将来的就业领域及工作岗位性质,而且无法提高自身的就业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一部分学校顺应了市场的发展,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并算入总课时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进行心理指导,如何应对面试、面试技巧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聋生来说,学校更应重视职前教育。
二、聋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现状表明,市场对聋人的职业要求是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其实聋人也可能是工作单位第一线的操作型人才,或者是智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聋校的职业教育都应把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开拓适合聋生将来就业的专业。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可以在传统的专业中进行调整,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不应只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可以尝试设置动漫制作、电子商务专业。除了电器维修外,也可以设置汽车维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家政服务专业。
课程设置方面:在中低年级的职业训练课程应做好于高年级、职高部的相关专业相衔接。我们熟知的低年级开设的劳技课,高年级开设职业技能基础课,给学生专业的渗透,也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发掘兴趣,为以后的选择专业奠定基础。开发突出学校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或者聘请工商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设计和更新课程,进行专业课程的论证、尝试、研究,将成果推广。
2.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充实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引进具有专门职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即使是非师范毕业,只要他们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就一样能胜任教师岗位。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实现专业教师由“单科型”向“双师型”转变。外聘、聘请企业在职或退休的优秀工程师和技师作为兼课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可以与有关高校联系,借用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学校来担任专业教师,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训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师资队伍整齐,才能真正完成“育残成材”的目标。
3.多种途径加大与社会联系
我们要大力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法》,寻求政府援助,做好民政、残联、就业指导中心、基层聋校的协调工作。组织学生体验社区课堂教育,提升知识和才能。学校应注重职业指导和咨询,与各种社会渠道保持畅通,通过聋人职业教育的规划、培训、就业咨询等网络的建立,提高聋生就业率。可以效仿国外的做法,保证保护性就业政策的出台到位。用国家给予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主动与接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挂钩联系,设立合适的实训场所,如校企挂钩,产教结合,等等。共同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培训,既可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又可以节约资金,是实用有效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途径。目前,人才市场没有专门服务于残疾人就业的交流平台。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搭建一个提供聋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人才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条件便利。聋校与劳动局保持合作关系,不仅能优先提供聋生职业培训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毕业时取得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聋生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就业创造条件。
虽然聋校的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心,开创聋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建立与社会对接的大职业教育观,开创聋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就能让聋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留生.当前职教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刘俊卿.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J].现代特殊教育,2004.6.
[3]赵文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创新,2009.10.
[4]谢永旗.聋校职业高中课程改革之我见[J].观察思考,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