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福通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主动的“进攻手段”就是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几点看法。
一、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目的性的教育
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目的性的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态度,学习方法、学科偏好,甚至是学生的家庭背景,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讲讲生活道理,也可以说说语文的实际用处,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说理方式要新颖,事例要典型,学习目的要明确,这对学生学习好语文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如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将是保证学生自觉学习的前提。很多学生对语文这个学科不感兴趣,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了解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几大原因:语文是国语,普通话大家都会讲;课文不精彩,念起来没劲,特别是文言文;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没激情。老师每节课都重复讲单调的内容,学生怎么会爱听呢?所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尽可能地讲一些学生喜欢的而且有时代感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要和课文有着必然的联系,不是不着边际,瞎扯一通。如在讲孔子的文化经典时,我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要选择一个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孔子和章子怡那一个更合适?”一提到章子怡,很多学生为之振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章子怡这个人物有时代感,投学生之所好,使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转向了课堂。
2.根据不同的特长生,举办不同的课外兴趣活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位学生的兴趣都不一样,特长也有所区别,有些人喜欢书法,有些人喜欢美术,有些人喜欢唱歌,还有些人喜欢体育。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课外组织不同的活动,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当然,不论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怎样,老师都要以表扬为主。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得到认可,对学习自然就有了较大的兴趣。
3.老师要和学生友好相处。在课余时间,老师要时不时地和学生接触,时不时地和学生谈心,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心理,让师生友好、融洽地相处,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每一位学生。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围着你转,在无形中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上课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老师对于不同的文章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跟老师讲授是否得法关系极大。中学语文教材深浅不等,题材不同,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基础、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备好每一个学生。
如上《岳阳楼记》时,用两课时,要求教完能背诵全文,讲析文句。第一课时我用10分钟正字正音,示范表情朗读,用15分钟,让全班齐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要求学生读上口,读出味,一改以往老师串讲、一讲到底、课内分析、课外自读的老办法,而以多读试讲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读了25分钟之后,要求各人对照注释默看5分钟,可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实在不理解的注上符号,在我巡回时询问,然后以15分钟时间同桌两人交替试讲、讨论,要求讲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传情达意。第二节课,先以25分钟分别请五位同学各讲一段,我订正、小结。在剩下的20分钟里,要求学生熟读全文,准备背诵。下课前齐背检查时,大多学生都能背诵全文,个别反应稍慢的也记住梗概。这样处理,既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培养了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又激励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老师要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老师是否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将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文,许多学生都把它视为学习语文的一道难关,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由怕写到敢写、想写呢?我觉得首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下水”指导。如果语文教师只停留于一般性地架空出题、批改、评讲的话,往往就会出不准题,改不好文,评不到点子上。如果我们也经常和学生一起写一写,甚至再大胆一点,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学生听听,让他们评评,那么,由于自己经历了写作全过程,尝到了提笔作文的难易,出的题就会接近学生的实际,改起来也能抓住要害,评讲时就比较能说到点子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和带动的作用。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不管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