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构建大班额科学探究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国强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导致了两种典型的极端倾向:一方面,资源薄弱学校生源欠缺,班级人数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学校生源富余,班级人数极度膨胀,出现大班额现象。这种现象使学校系统出现局部的失序状态,尽管这种状态是一种暂时的结构失序和混乱,但已对科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小学科学大班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培养小学生对于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改革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普遍存在学生额数过大的问题,由此引起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1.教学材料的配备不足,特别是实验材料不足。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大班额产生的根本原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扩建、新建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使得部分学校班额“臃肿”。昂贵的实验材料对于一些小的学校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且多数学校将科学课程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自然就更不舍得花这笔钱。此外,科学实验器材在实验中难免因学生操作不当等因素被损坏,而新设备往往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材料越用越少,妨碍实验的正常进行。
2.学生的合作意识较低。
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构建合作实验小组,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不善于倾听,容易在交流的时候发生争抢话题的混乱局面。另外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及时或者学生的任务分配不当,都将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变为“茶话会”。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将数十个学生化整为零,构建若干个合作实验小组,能很好地解决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面对所有学生施教和指导的问题。但由于人多,各有各的主张,教师一个人很难面面俱到,更容易导致混乱局面。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全班几十名学生,他们是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思维方式的独立个体,这就给教师的因材施教带来很大的困难。
4.指导、评价的无效性。
由于学生的额数过大,而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论是在课堂上对孩子学习过程的关注指导还是在课后对孩子习得知识的评价,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全”与“精”的平衡。
二、大班额背景下有效进行科学探究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程改革如何在大班额中实施?现在一个班级少则五十余人,多则八十余人,教室里桌椅前贴讲台,后靠墙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放开手脚进行探究活动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此方面的探索。
1.改变课堂的时空结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改变课堂时空结构的最好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即改变以往的“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变为“T”字型或马蹄型,或者其他形式。这种空间构成,与“秧田型”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学生被安排成“面对面”形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形式;二是学生从座位上走出来的困难减少了,使学生更方便与教师交流;三是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便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2.改进组织策略。
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放松的探索情境,让学生敢探索、愿探索、乐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必要的引导。在大班额背景下,如果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科学探究将流于形式,整个课堂将是乱糟糟一片,甚至学生之间会为了抢实验材料引发矛盾。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获得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大班额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科学课堂中。
首先,探究的习惯。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的课堂中探究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探究的核心应该是思考。学生针对老师提供的知识线索,有意识地思考,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继续思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是科学所追求的目标。
其次,倾听的习惯。除了要有自己的思考外,学生还要懂得当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能够有礼貌地听,并且在听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比自己形成的想法带分析地听。最好能够在听后发表自己的听后感,对别人的观点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最后,发言的习惯。有自己的想法而将其藏于内心,想法永远只是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发表看法,不能称为合作。只有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别人的思考加以对比并客观地表达出来,才能使这两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这些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这些习惯是教学过程不走过场的有力保证。
4.建立评价机制、掌控学习活动。
在大班额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研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所得极不相称,这就要求教师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研究结果,而且要伴随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使评价真正具有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发展的功能。
总而言之,现在的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一时可以改变,也不是只凭教师的力量可以改变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这需要相关部门与学校提高对该门学科的关注程度,而目前在客观情况未改变之前最重要的是靠一线教师自身的努力,拥有科学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为有效、更适合小学大班额的教学方式,这就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和不断进取的态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科学知识,以求在课堂上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合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