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刚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过程。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完善的育人目的,实现学生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能使教师真心弯下腰来平视学生的是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所以,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只有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对学生的肯定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在课间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从而喜欢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当好“小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根据是什么?”“你能说出理由吗?”等等,这样既能检验“小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才能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生动活泼、大胆探索。
  二、挖掘教材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
  首先要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有无穷的奥妙,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动力。如,在学生学习“平、闰年”时,我让学生随意说一个年份,然后立刻答出是平年或闰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心想:老师为什么这么“神”?接着我再教学生巧算的方法。从学生恍然大悟、会心的笑中,我知道他们已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和奥妙。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每学习一个面积单位大小,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恰当例子。如讲到一平方厘米的大小,学生说“大拇指甲盖”、“纽扣”等。有个学生说“门牙”,这时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比了比,并说:“长这么大的两颗门牙,漂亮吗?”学生哄堂大笑。从笑声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8、80、800”,并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学生都对这个问题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就是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和同桌同学讨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说:“8元=8.0元=8.00元”,“8米=8.0米=8.00米”,……学生听到老师的赞扬后,会觉得自己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也会消除“数学可怕”的心理,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三、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这课时,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48人去游乐园玩,门票每人5元,满50人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他们怎样购票较为合理?”在复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要了解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各景点的门票价格,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游览时需要的物品,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等。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开展争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创新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要运用各种模式,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使他们“进入角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在得出“比的意义”后,我故意提问:“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学生好胜心马上被激发,于是展开讨论。一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既然除数不能是零,那么比的后项也不能是零。”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比的后项可以是零,我是体育迷,在电视上看到记分牌上有2∶0的。”课堂上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这时,我顺势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真诚探讨,终于明确了其道理。
  孩子是纯真的,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也像在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使数学课堂也纯真起来。我们要用爱心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情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育人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2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