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安华

  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双边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能力。
  1.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如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怎样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并且要求说出理由,但许多学生只会判断单调性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进入一种心术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阅读课本,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让学生通过画不同的函数图像来观察思考,从而归纳出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2.让学生尝试解例题。新教材中给学生留有大量的自由发展空间,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应留下学生学习的足迹。教师先把例题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解题,同时让几个学生板演。虽然有的学生开始没有解出来,但能较深刻地理解题意。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解题的过程,然后将课本与自己的解法进行对比,对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种解法更简便独特。接下来让学生归纳解题步骤。解完例题后,还可以让学生改编例题为变式题,并写出求解过程。
  3.让学生阅读课本 ,写出读书笔记。通过阅读,学生对知识会有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可要求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并与同行、同学交流,内容可以是听课和作业的心得,数学定理、公式的联想,也可以是一题多解的体会。这样做能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二、培养小组协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主动性
  学生好奇心强,这就是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将学生按3―5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这样学生可在小组内提出更多的问题,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问题。即使学生错了,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多表扬,善于利用讨论和争议,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分组讨论概念从哪些实际问题引入,这样既能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客观实际,又便于学生接受和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函数图像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图形。指数函数的性质是利用图像总结出来的,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其性质和研究其变化规律。本节安排了图像的平行移动的例题,一是为了与初中讲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相呼应,二是为以后各章学习函数或向量的平移做准备。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函数平移的规律。
  三、由学生做章节小结,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对所获得知识不断加工、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因此,在学习过一章之后,教师最好要求学生作书面小结。写小结是一个重新整理与复习所学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写小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认识理解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弥补。同时,将课本中的各相关知识系统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把孤立的知识组成知识网络,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在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检查的机会,教师应要求学生作小结,总结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和作业中常出错的题目。对典型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使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学好数学学生既要有好奇心,又要有好胜心。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地运用好胜心,可以使学生多动脑、勤钻研。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如在指数的教学中,此内容是将初中学过的指数概念进行扩展,初中代数中学习了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而本章在此基础上将指数概念扩充到有理指数幂,并给出了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分数指数幂概念之后,新课本也注明:“若a>0, 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因此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1)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使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保持稳定、清晰,并能为今后获得新知识奠定基础;其次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加工、选择、改进和重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最后自觉地调整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2)学习应超越所给信息。它要求学生对所给信息自动地开展扩散性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以求得本质的理解和创造性的加工利用。因此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几个重要方面:(1)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2)人人参与到学习中去;(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既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又有渴望走向成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顺利达到新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