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中式英语”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桂 田

  摘 要: 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间合作交流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学习外语的行列中,尤其是学习英语的大军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但许多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中式英语”现象正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语”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中式英语” 社会语言学 社会根源
  
  1.引言
  “中式英语”(Chinglish),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戏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1:preface],且被认为是汉语语法和英语单词的“完美结合”。“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中式英语”通常表现为英语学习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由于受到思维、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规则的表达方法。而“中国英语”具有中国文化内涵,是中国对世界语库的补充,属于世界语言的一部分。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其社会根源,揭示其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2.“中式英语”存在的社会根源
  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它们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中式英语”就是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产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2.1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思维差异是最根本原因。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与思维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两大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2:159]。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能意识到英汉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从而实现思维的转变。例如:
  A:Could you tell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station,please?
  B:Yes.Walk along the street,turn left at the third corner,you will see the station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A:Oh,I know,thank you!
  B:You are welcome.
  通过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经过B的讲解,A明白了去车站该怎么走。那么原文中A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明白了”,但是受汉语思维影响,直接采用“知道”在英文中的其中一个对应词――“know”。“I know”本身是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放在此处不合适。如果用“I see”则能表达出说话人的原意,也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因为,I know和I see是有区别的,《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对“know”和“see”的解释分别如下:
  If you know a fact,a piece of information,or an answer,you have it correctly in your mind.
  If you see that something is true or exists,you realize by observing it that it is true or exists.
  由此可见,两者不仅意思不同,使用的场合也不同。I know通常表示说话者已经对事实有所了解,简单地说,就是“我知道了”;而I see通常表示说话者本来不明白某事,经过别人的解释或者自己的观察和学习,现在明白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我明白了”。
  原文中,说话人用“I know”,意思是我早就知道了,那么就与他说话的初衷相违背了。说话人A并不知道车站在哪里,经过B的讲解后才明白了。此处用“I know”会给对方带来不耐烦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这可以用“I see”。
  I know可以用在表示自己已经知道某事的场合中,比如:
  A:It is going to snow,the weather report says.
  B:I know.I’ve already bought a jacket to keep out the cold.
  原文中,很显然,B早就知道要下雪了,因为他说自己早就买好了大衣御寒了。所以“I know”用在这里是合适的,相反,“I see”就不适合在这种场合出现。
  2.2由语法翻译教学法带来的翻译不当。
  对多数中国学习者来说,写英语作文是一个翻译的过程。他们往往用汉语思考,脑海出现的先是汉语句子,然后再依据汉语句子译成英语。[2:159]究其原因,就要追溯到当前外语教学的方法。如今,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仍然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影响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思维方式。
  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学习者打好基础。但语法翻译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将老师讲解作为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3:85]比较常见的有:重复累赘;过分使用修饰语和强化语;搭配不当。
  2.3文化差异是另一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互不相同的。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语言表达和生活习俗上大相径庭。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通常比较婉转,甚至非常谦虚,而外国人喜欢直来直去,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是中国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候是出于自谦,有时候情况属实。而外国人的外语如果不好,他们会说:I still have a few problem,but I am getting better.
  3.“中式英语”的负面影响
  虽然“中式英语”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是不利的。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1“中式英语”对个人的英语学习和就业有负面影响。
  长期使用“中式英语”对个人的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经常有英语学习者抱怨,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但还是写不出漂亮的文章,说不出地道流利的英语。此外,“中式英语”对个人的就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学校时习惯使用“中式英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虽不地道,但也不会妨碍沟通。但当他们走出校门,进入就业市场,尤其是与外国人交谈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有时候可能会在工作中因为翻译或是理解的偏差而出错。
  3.2“中式英语”对社会也是不利的。
  “中式英语”不仅对语言习得不利,而且给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对公示语的翻译中。
  比如,在路边立了一块“小心路滑”的警示牌,上面写道:“To take notice of safe: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这种表达方法让很多外国人不知所云。这是典型的照搬汉语句式来表达英语的意思的做法,我们可以说:“Caution,Wet Floor.”此外,笔者还在某公共场所看到这样一则标语:“Smoking is prohibited if you will be fined 50 yuan.”如果按字面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被罚50元的话,吸烟不被允许”,令人非常费解,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禁止吸烟,违反者将被罚款50元”,所以我们可以说“No smoking.50 yuan will be charged per violation.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表达含糊、甚至错误的指示牌充斥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公共场所,由此造成的误解将给外国旅客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应该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纠正这些错误。
  4.纠正“中式英语”的策略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中式英语”就是其中一种错误。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避免这样的“英语”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社会发展。针对“中式英语”产生的社会根源,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4.1在课堂上,教师可多导入英美文化的知识。
  要改变“中式英语”泛滥这一现状,就必须重视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多导入英美文化的知识,并指出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文化差异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4.2重视翻译过程,从翻译中发现错误。
  从之前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的形成除了和思维差异有关外,还与翻译的过程密不可分。很多“中式英语”都由翻译中来,尤其是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我们要给予翻译足够的重视,引导英语学习者带着批判性思维进行翻译工作。
  5.结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它的形成与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翻译不当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存在对个人的学习乃至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揭示其存在的社会根源,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纠正,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重视“中式英语”给我们的语言学习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oan,P.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LTRP,2000.
  [2]张倩.从翻译角度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3):159-60.
  [3]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3,25(1):8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