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俭兰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唤起学生的思维梦想,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发求知兴趣,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模拟情景,浓化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消除对历史学习的畏惧情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常常使人乐此不疲,终生孜孜以求,也往往是一个人以后事业成功的桥梁。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善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培养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树立自信心,引发求知兴趣
  初中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希望,但因所学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都大大提高,一下子无法适用,不能及时采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学习,再加上几次考试不理想,有的人一下子就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地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点,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成绩就会提高。在不断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最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
  二、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比在任何强迫的情况下接受教育所收到的效果都要好。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学生就会把老师当作朋友,彼此都有一种亲切感,而这种亲切感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怎样建立这种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要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位名人曾说:“教育的奥妙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样学生也特别期待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对其人格的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应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彼此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他们的师长,又是他们的朋友。教师还要全面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循循善诱,耐心鼓励,及时发现和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地关注着、关心着他们,在这种“师爱”感情的沐浴下,愿意学、快乐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增强。
  三、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讲“夏商周的历史”时,我就联系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封神榜》进行描述,商纣王、周武王、姜子牙非常熟悉,评论得头头是道。我告诉同学们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有一些是虚构的,是后人添加的,那么真正的人物形象就是著作中所写的,从而使大家急于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在上课的时候都听得非常认真。
  四、模拟情景,浓化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提供的人事材料由于呈现的形式不同,认识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方式发生兴趣时,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在教学中应贯彻形象、直观的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图片、模型、实物、投影、视频等,用材料刺激学生的感官,把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图片、生动的文字,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持续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国民政权崩溃”时,就可以借助历史影视资料,再现“三大战役”的真实情景,再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这样做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身、如见其人、如观其行,使教学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过程简明化,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只要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历史课堂就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资料: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创新指南.光明日报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