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开阅读天地,培养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慧卿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还强调:“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发展。”可见教育家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少达到这个标准,小学生语文素养每况愈下,有的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凡此种种,根本原因有两点: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具体操作过程中措施不力。但其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课外阅读太少,他们感兴趣的是电视、游戏之类的东西。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我们去指导。如何打开学生的异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已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我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时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一千零一夜》,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地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少学生只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筛读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了《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浏览法。浏览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目光扫描最关键的部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浏览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采用浏览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学生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学贵能疑”,阅读才将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