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的有效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鹃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回归自然生活,激发审美意识;挖掘美育素材,铺垫审美服务;引导观察想象,激发审美创造;注重学习评价,增强审美动力。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审美教学 有效开展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日渐趋向于成为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教学本质正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方向转变。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回归自然生活,激发审美意识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升华。美术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包含自然生活的一切美好,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因为这些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自然事物充满着美感,均是美术作品创作的艺术源泉。古代诸多诗人赞美自然风光景物,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树立“大美术”的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回归自然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从而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然世界欣赏的过程中,作为大自然主导者“人”的本身除了形体美之外,内在心灵世界的美也是值得学习,并通过绘画作品进行展示的,如为了人类幸福而献身的普罗米修斯的塑像。
2.挖掘美育素材,铺垫审美服务
2.1凸显艺术形象
马克思认为艺术形象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进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特殊的方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文学、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在存在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它具有完全直观、明晰的特点,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可以直接为欣赏者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如《大卫》、《思想者》、《蒙娜丽莎》、《血衣》等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个性鲜明而又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实践表明,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以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充分凸显作品艺术形象的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例:教学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等艺术作品时,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深刻揭示,深刻地激发学生内心的兴奋、崇敬、自豪之情。
2.2挖掘思想之美
实践表明,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与学生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收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在这其中,作品所反映的“生产劳动”这一主题,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之美,因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学习体会劳动的美、勤劳朴素的美。如,针对《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一课,可通过具体教学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劳动能创造财富,能创造奇迹,无数不知名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才浇铸了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明。
3.引导观察想象,激发审美创造
美术是典型的视觉艺术,“是视觉的珍馐美味”,而视觉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规律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在平时的美术学习活动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如教学《奇特的视觉图形》这一课时,我创意设计了投影专项练习,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获取创作灵感。在学习中,一幅幅富有个性创意特点的作品纷纷呈现:有的学生将宿舍外晾晒衣服的架子投影设计成“人形影子”;有的学生将教室内日光灯的投影设计成“荡秋千”;还有的学生将“小丑的脸蛋”想象成了荷包蛋式的眼睛,香肠式的鼻子,汉堡包式的嘴巴。又如,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校园采风”时,事前对学生反复强调认真观察的重要性,具体观察时积极引导学生由室内到室外,选好各自的角度,进行多侧面观察,并提醒学生注意透视变化的感觉。充分的观察为学生的激情想象提供了基础,一幅幅富有个性创造色彩的校园风景图纷纷呈现,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注重学习评价,增强审美动力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评价。具体评价方式有:自评,旨在交流实践探索过程的感受。互评,旨在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师评,教师评价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具体的评价应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主线,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多运用亲切鼓励、启发性评语。具体要求:突出对学生作品的个性评价,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的个性创作表现;从单一的技能水平评价转向作品的创意、表达的思想、自信心、责任感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改变单一的只重结果的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审美学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蔡仪主编.美学知识丛书.美感.美的欣赏.美感教育,1984.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程明太.美术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