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警示语汉英翻译的关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晓红

  摘 要: 解释力极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从认知心理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视语言交际为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过程。本文通过丰富的例子对中文警示语进行综合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以更好的翻译方法获得更好的译文。
  关键词: 警示语 汉英翻译 关联
  
  当今社会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奥运的成功举办及世博的正在进行,出于对外交流和宣传,改善城市的形象,优化涉外服务环境将警示语翻译成英文的需求比较迫切,正日益受到关注。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是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把语言交际看成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活动。受关联理论的指导,警示语的具体翻译策略要看它在当时的交际语境中能否更有效地传达原文意图,是否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阅读期待和文化期待。
  1.定义
  警示语,或公安警示语(“signs and reminders”、“warnings”或“sign words and words of caution in public places”),属于标语(slogan/poster)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族群,是提醒人们注意文明、安全的文字语言或图像标识,比如“过马路注意”、“严禁攀摘花木”等。警示语是静止的艺术,却有栩栩如生的魅力,往往以其使用场合分类为防盗警示语、交通安全警示语、环保警示语、文明警示语、校园安全警示语、产品警示语……总之,形形色色,语言却往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意思一目了然,主要起提醒、强化文明、安全意识、传播安全文化的作用。
  警示语翻译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文研究及规范中文使用,促进对外宣传。很多中文语言工作者都作出了努力,如于根元、龚千炎、戴宗显、吕和发等,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标示语撰文立著《广告,标语,招贴……用语评析400例》、《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标语,口号语言刍议》、《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等。新时代的中国国门大开,全面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许多国际会议、论坛等都在中国举行,大量外国友人来中国考察、旅游等,很有必要将作为一种交流手段的警示语以口头、书面形式翻译为英文。由于其在当今社会的实用性,警示语翻译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2.中英文警示语异同点
  中英文警示语都是使用简短的句子来提醒或引起受众的注意,但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受众等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中文为并列结构,善用简洁的并列结构和名词性短语,而英文为主从结构,重语言衔接的完整性、逻辑性,喜用句子。译者在翻译中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但由于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研究工作的话题,而且在翻译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本文不就此展开讨论。
  3.警示语翻译的错误分析
  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警示语翻译方面相对薄弱,其不规范问题最为常见,最容易被忽视。有些翻译不但没有起到交流提升、相互理解的作用,反而使外国人不解甚至产生错误信息,如错误拼写、措辞不当、中式表达等,而除语言本身错误之外,由文化差异产生的错误也屡见不鲜,造成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的缺失。
  将中文警示语翻译成英文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错误或不规范“翻译”没有任何指示作用,将阻碍跨文化交际,甚至有损中国文化形象。语言是意义、文化的载体,但有的翻译直接按原文词句结构译,亦步亦趋,以辞害义。
  例1:XX旅游度假区。
  原译:XX Tourists & Holiday Spending Area
  原译逐字注音“忠实”硬译,不符合英文规范,不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
  改译:XX Tourist & Holiday Resort
  例2:严禁烟火
  原译:Watchful Fair!
  原译措辞及拼写均有错,使受者耗费不必要的努力,该条警示语的原译是明显的随心所欲的乱译、错译。
  改译:No Smoking and Firing!
  例3:一常见警示语“小心碰头”有几种不当翻译版本,完全是中式思维,让人不明其意:1)Carefully Meet;2)Attention Your Head;3)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4)Look out Knock Head;而正确的翻译则应是“Mind Your Head”。
  翻译涉及语言和文化,一些中文意味较重的表达往往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翻译,可能产生错误、误解等。这是翻译的一大难题,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例4:请勿践踏草坪
  原译:Please Don’t Tread on the Meadow
  原译无论从字词拼写还是语法上都是正确的,但是在交际语境中,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很难达到共鸣,我们可以借用英语中本来就存在的表达。
  改译:Keep off the Grass,Please!
  从以上的译例可见在警示语翻译中存在较大的普遍问题,包括语言上和文化上。
  4.翻译原则
  刘重德[1]认为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前者核心在译者,后者核心在读者或评论家。
  4.1警示语翻译必须可以理解的
  在翻译中重要的是读者理解译文的程度[2],关联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对源语动态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3],“读者”的“反应”才是检验翻译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不能传达意义的译文无效。
  例5:请注意环境卫生
  原译:Love our country and love our park.
  此译关联性缺失,语境失效,“……译者不能在译文中营造目的语接受者所需的语境效果,而致使目的语接受者无法领会源语的精神实质,那么这种翻译交际就是失败的交际,译文也就成了败译”[4]。
  4.2警示语翻译应以受众为核心
  译文读者都不可避免地以自己的语言文化习惯进行理解[5]。翻译研究中一直存在归化异化之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可在二者之间取最有效者用,而在警示语翻译中,考虑到中英文化差异,因其短时提示有效交际的特殊要求,归化似乎更好。
  如例6:“此路不通”就应遵循警示语翻译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沿袭性,借用英语中既有表达“No Through Fare”或“Not A Through Street”。
  4.3译文应尽量与贴近原文
  此处的贴近是指意义而非字当句对。这种错误在前文翻译错例已有所体现,在此不赘叙。
  5.翻译方法
  现有翻译原则完全可以对警示语翻译起重要指导作用,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多种多样,都可以在具体翻译警示语时得以体现,但是警示语又是相对特殊的文体,它的翻译也就有其特殊之处。译者在翻译警示语之前要吃透意思,并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如警示语的翻译中不能忽视的中外地域文化差异,特别是在翻译中国特色浓重的警示语时,然后才是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或策略进行翻译。
  5.1直译
  严格说,直译意在保持原文的情感和风格[6],具体说来,在汉英翻译中,英文表达的选择直接与中文相对应,与中文原文的结构近似,而并不是逐字翻译。就保留原文行与义来说,这都是很好的翻译方法。
  例7:让XX帮助你。
  原译:Let XX work for you.
  5.2适当的增减

  由于中外地域文化的差异,很多情况下直译是不够的,中英文之间,异大于同,在翻译中,往往需要一些适当的词汇增减以保留原警示语的精髓。
  例8:请勿跟随黄牛到市场外交易,以防不测
  原译:In order to avoid undesirable consequence,please do not follow profiteers to deal with them at out of the market.
  考虑用词和语法以及警示语的习惯用法,试译为:Beware of scalpers.No deals out-of-the-premise.
  5.3调整与重构
  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上的各自特点,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往往要将一些中国特色浓重的警示语进行字词句型的调整与重构。
  例9:热爱西安,建设西安,发展西安
  中文善用排比增强语气,中国人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西语国家人更注重形式上的逻辑关系,如果字当句对地翻译成英文就会显得累赘,试译为:Love Xi’an to build it and work for its development.
  例10: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表达,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涵义,更不能理解后者作为前者重复强调,因此在翻译中要进行处理,试译为: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
  例11:安全环境齐手创,各行各业乐安康
  这条警示语运用了平行结构和对偶手法,在英译中不可能保持,根据原警示语的意思,可以在译文中用回文:Work for a safe place for work.
  6.结语
  即使警示语翻译有自身特点和规律,也不能违背基本的翻译原则和其所属应用文翻译所遵循的翻译策略。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文不可能与原文的完全一致。因此,保留和改动及其尺度,都要视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而定。译文中词不达意或不够简洁都不可取,警示语翻译及其规范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译者没有足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仅仅肤浅的文字语言表面转换势必造成大量误译和错译,严重影响警示语的交际意图效果力度,并最终有损于城市对外形象。根据关联理论的核心意义,在充分再现原文意义基础上,译文必须让受众理解,并在对应交际环境语境中有意义,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来决定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4.
  [2]Eugene A.Nid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16.
  [3]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Oxford:Basil Blackwell,1991/2000:188.
  [4][6]王斌.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J].中国翻译,2000,(4):13-16.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0:1.
  
  本文为泸州医学院2008年度社会科学项目“从关联理论看公安警示语翻译”成果之一,批准号6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