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说阅读教学的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瑞

  摘 要: 随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阅读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小说阅读教学又是高中阶段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高中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对教材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整个高中教学中小说的教学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小说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找准每篇小说的切入点,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小说阅读教学 一课一得 自主学习
  
  小说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文体。然而回顾整个高中教材上的小说,很多同学对小说的内容印象都不太深刻。究其原因,考试不考,教师的讲解很少创新。但是“小说鉴赏”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中的重要栏目,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我们对小说鉴赏不得不重新进行审视。新课标在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阐释时,就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小说教学呢?如何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呢?
  一、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意识
  语文教材是一个有系的整体,教材与教材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册的教学内容。高中教师在讲解每一册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整个高中教材有全面的了解。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教到哪个年级就只分析这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很少兼顾其他年级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脱节,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些内容高一讲,高二讲,高三也在讲。因此,若在阅读教材时,把六本教材看成一个整体,运用系统论整体规律备课,整体感知,那么,对教材的处理将是一个突破,将会让教学走出支解和片面理解课文的误区。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为例,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分别是《祝福》、《边城》、《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单元要求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第四册一、二单元为小说单元。第一单元为《药》、《项链》、《陈焕生上城》、《守财奴》,单元要求是小说主题的结构。第二单元为中国古代小说单元,分别为《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单元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第五册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阿Q正传》,第五单元为《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百年孤独》(节选)。第六册为《红楼梦》节选单元,单元要求是小说的鉴赏。从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不难看出,从对小说最基本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分析到“小说的鉴赏”,教材在同一体例上是按照由易到难编排的。因此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只就本册书、单元进行备课。可以把小说进行分类,如现当代小说、古代小说、外国小说等。涉及一种小说体例时,要重点讲解该小说的鉴赏方法,从而当再次出现此类小说时,就可以通过复习回顾来略讲,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同时教师也要有的放矢,明确哪册书、哪个单元我所要解决的内容是什么。这样所上的内容才会有梯度。
  二、重点突出,注重一课一得
  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鉴赏小说主要从小说的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入手去鉴赏评析小说作品。这种鉴赏方式几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一种方式,只要是小说就必讲这三要素,力图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抹杀了每一篇小说中独特的“个性”,反而面面不到。因此在小说鉴赏教学中不能平均用力,要找准每一篇小说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该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点入手最好突破?从而做到一课一得。
  很多小说都有一根主线,以此为线索开展故事情节。因此部分小说鉴赏可以先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但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在小说鉴赏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例如: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时,就可以以线索为切入点,小说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透过黛玉的眼睛把大观园里的主要人物一一带出。
  此外,小说的语言是小说的生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从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如孙犁的《荷花淀》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中的人物的语言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小说描写了三个对话场面:(1)夫妻话别,(2)商议探夫,(3)舟中畅谈。其中(1)“夫妻话别”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拓展训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性格来展现水生嫂对水生的关心,如可以用王熙凤的语气,也可以用林黛玉的语气。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了语言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再者,细节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沈从文的《边城》,有四个细节描写很容易被忽视,“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她坐在悬崖边,很觉得悲伤”。这几个细节看似无意,但是却能很好地揭示翠翠内心的变化。翠翠所选择的地点是越来越危险,从而也能看出翠翠的内心是越来越不平静,表现出翠翠希望得到理解,但是却无人知晓,因而内心越来越矛盾,越来越无助。
  小说鉴赏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不能千篇一律,只有找准了小说的切入点,才能让不同的小说绽放不同的光芒,让学生在不同的小说中体悟不同的人物感情,从每一篇小说中都得到独特的感受。
  三、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应该是单向的。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极为关健的,同时教学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上的“能学”,是以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的“想学”,是以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的“会学”,以及以学生的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
  首先,小说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最初的情感体验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师在讲解小说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读,用自己的方法去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对小说的最初的情感体验。小说中的人物解析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学生对同一个人物在鉴赏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也会有疑问。教师不必在讲解上多下功夫,而要把力气放在阅读指导上,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怎么读,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能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注意从思维能力上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其核心也是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如《红楼梦》中,写了二十多个林黛玉和王熙凤的“笑”,这些“笑”有什么意味?再如《边城》中,描写翠翠坐在“白塔下”、“坐在溪边”、“坐在岸边”、“坐在悬崖上”,作者为什么变换不同的位置来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来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兴趣盎然的激疑环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质疑可能是幼稚的、偏狭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这种质疑气氛,顺着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自然地组合、灵活地拓展、准确地点拨、巧妙地升华,学生上阅读课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质疑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小说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深入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课堂充满民主和宽松的氛围,让小说教学得到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7.
  [3]张承明主编.语文教学论.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