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学习动机为目的高职院校“1+1”学生管理理念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 明 於学良
摘 要: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新特点、新情况,本文以促学习动机为目的从学生管理机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阵地、途径等五个方面阐述“1+1”学生管理模式理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习动机 “1+1”学生管理理念
在高等教育领域,经过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成为大众教育的一部分。200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38%。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要努力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且有技能、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成员。高职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
目前面临着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这在高职院校表现得尤其明显。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学生生活行为随意性大,缺乏组织纪律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学业、心理、纪律等方面发展滞后的所谓“潜能生”的出现是学校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为此,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学生情况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检验药学系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概况
检验药学系07级14个班学生共599人、08级12个班学生共552人。分别为医学检验、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
2.学生特点
第一,理论学习方面。由于大部分是高考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因此理论水平比较差。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浓,理论学习主动性差,厌恶学习。第二,遵守纪律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部分学生由于厌恶学习、要求不严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给学校日常管理和课堂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等等。学习动机缺乏的潜能生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二、“1+1”学生管理理念
1.在学生管理机构方面
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处等为学院一级管理机构,各系部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协助办公,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便于合作,便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统一筹划及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在职能部门设置中,需要突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工作。系部要建立并管理好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及团总支队伍。辅导员、班主任等要负责解答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就业择业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学生会及团总支队伍是一支学生干部队伍,要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院、系两级教育管理立体网络要互相配合,紧密协助。
2.在学生管理队伍方面
一方面,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院教育管理理念。学生管理部门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社会化教育与个性教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并重,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多给他们自主选择、自主安排的空间。因此,一是学工处思政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二是实现包括专业教师、学校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全体其他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全院育人模式,要在校园内积极倡导并逐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实践“全过程育人”。
3.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
一是要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二是以报告会、研讨会、辩论会等为第二阵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教育途径,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框架;利用雷锋纪念日、“五四”、“七一”等节日,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宣传活动,如:观看影视作品重温历史等形式的活动,教育广大同学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考核方面,形成“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双结合的模式。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教育方式,以此为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政治、道德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被动顺从到主动选择接受,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生境界。
4.在学生管理阵地方面
形成班级、宿舍两大阵地。强化班级管理,以良好班风促良好学风的形成。学风是一个班级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定的集体作风,它是整个集体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的反映,良好的学风得以巩固保持,就成为班集体的优良传统。宿舍是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大部分时间所处的场所,学生宿舍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分制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的重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学生宿舍。尝试按照公寓大小和学生规模,在宿舍及公寓成立相应规模的党团总支、支部、小组等。党团工作职能部门应与宿舍相应的学生自治组织管理配合,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围绕班级、宿舍两个中心,扎实做好日常基础性学生工作,是努力推进和谐宿舍、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根据目前高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才能找到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这需要高职院校各系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都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才能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性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08-16.
[2]毛新年.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7,(1):44-46.
[3]唐元松.同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5):179-181.
[4]刘畅,钟敏.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3):242-246.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sjb8800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