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敏
摘 要: 本文针对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经济法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经济法课程教学 问题 改革
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经济类专业学生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公民,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适应法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经济法律法规,能运用所学经济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确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守法、护法。对于既枯燥又无味的法律法规条文,若仅凭教师讲,学生听,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不同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雷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也应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将相同的教案套用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没有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欠灵活
经济法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经济法课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3.考核方法有待合理化
经济法课程在许多学校属于考查课,一些教师认为考查课就可以马马虎虎。其实不然,考核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经济法课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对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将条文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对于电子商务类学生应重点介绍电子合同、网上交易安全方面的法律,对于财会类学生应重点介绍会计法、税法方面的法律,对于市场营销类学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应把握的重点。①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②课程内容;③课程重点、难点;④教学过程与方式。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结构。只有学生对此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知道学习什么和为什么学习,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其次,课程内容是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重心。再次,教学中必须突出重点。最后,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利用启发式的引导,通过作业及学生管理卡等多种形式,使课程内容被学生消化吸收。
(2)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没有案例的经济法课程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但案例太多,则会使课程变得面目全非。因此,案例的运用应该恰如其分、合适得体。第一,案例虽然是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案例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案例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思考,领会法律原理,学会解读法律条文,并加以灵活运用,是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服务的。过多地列举案例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导致教学的虎头蛇尾,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第二,案例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使用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领会所学的知识,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与所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印证,这样才能达到使用案例的目的。如果案例与知识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太牵强附会,那么案例的使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故而在选择案例时,必须与教材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相呼应,与法律规范的内涵与构成要件相一致,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内容选编案例,避免出现案例和教材“两张皮”的现象。第三,案例选择要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案例是对知识点的解读,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让学生讨论的案例,还是引导学生剖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解析答案,学生也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如果案例中涉及的人和事过于复杂,就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教学进度。第四,案例教学方法要得当,时间安排要合理。在教学实践中,有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教师直接讲解、教师启发式讲解、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学生分组研讨课堂上争辩等,都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创新和运用的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独立于教学计划,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对某一知识点的案例,应该以教师直接讲解或教师启发式讲解为主;全章结束后的综合案例,应以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为好;特别复杂的案情,适用于学生分组研讨课堂上争辩的教学方式,但不宜多占课堂时间。至于由学生组成“律师”小组,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案例并制作演示文件,从解说案情、对案情进行分析到对案情作出定案结论,在后续课程中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应该更适合于学生的课后作业。
3.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包打天下。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正在改变学校教学的面貌,并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网络教学在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当今是潮流,也必将成为主流。经济法课程因为内容上太多的条条款款而显得有些枯燥,这种课程本身的局限使其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呆板。但如果运用CAI网络课件进行经济法教学,便能起到以下作用:①使复杂、呆板的经济法理论变得清晰、明了、易懂易记。②将一些蕴涵深刻法理的复杂案例便捷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一改过去在《经济法》课堂教学中,要么不用案例,只作理论分析;要么只能使用文字少、案情简单的案例。之所以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是使用这类法理深刻的大容量案例,将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二是即使不考虑时间因素,采用教师口述或者板书,由学生记录案例的方法,也将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抄写负担;如果不让学生抄写,教师也不用板书、仅凭口授,学生接受的信息会大打折扣。③实现理论学法与案例学法、现实学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④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⑤避免了教学双方的无效劳动,使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⑥实现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的教学互动,便于随时了解学生对已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强调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组织教学的优势时,也要注意克服一些不良的倾向。如把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成简单地把板书的内容搬到显示屏上,或者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形式新颖而不在教学业务上、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或者展示大量的文字信息,让学生去阅读,甚至让学生去抄写,教学没有重点,学生不得要领。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同时也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
4.考核方法的改革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检验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传统的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容易将学生导向成一部部背书的机器,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条款繁多,领域广泛,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靠死记硬背掌握理解所学知识是难以想象的。课程的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平时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为主)的方式,既可以测试学生的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又可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体现过程化的考核思路。开卷考试的内容,应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注重分析能力测试,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对教学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只有这样,经济法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的良师益友。
注释:
①曾峰.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1):74-76.
②赵本凯.在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仲之祥.经济法教学改革.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5).
[2]冯永平.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1):34-36.
[3]吕勇.经济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