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华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形势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出新的贡献,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进行常规性操作,取得一定的成果,还应让学生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在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唤起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其中创造思维品质是重心。
  创造思维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检验阶段。关键在顿悟阶段,产生顿悟要有必要的心理环境。如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信息技术问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等。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
  1.运用科学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学生的创造意识在于对信息技术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尽可能挖掘学科特点,唤起学生创造意识。例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问学生:“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可以玩游戏,可以看影碟,可以辅助教学,可以上网……”我接着问:“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回答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利用计算机的特点结合典型事例并辅以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通过计算机得出的,家里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时,感到非常神奇,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和问题,进而产生深入的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激发学生创造激情。一次,在讲“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最近我国信息产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吗?”学生纷纷摇头,并急切地想知道答案。我告诉他们:“这件大事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我国软件业的巨头金山公司联手合作。大家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而金山公司则是我国软件业一支独秀。这一‘硬’一‘软’相联合,必将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步伐。”借这件事,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强调了美国微软公司垄断我国软件业的企图,以及金山公司的WPS作为唯一与微软的Word抗衡的汉字处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经历的艰难,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拼搏。学生因此而更迫切地想学习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二、重要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每届新生开始本学科学习的第一节课,我都请学生回答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对计算机学科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们愿意学好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动,更加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受到欢迎。上机实习课,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习、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小组里学生逐渐意识到:学习需要团结协作而不只是竞争,进而感到全班同学、学校乃至国家与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绝不能仅仅考虑个人进步、成功与否。平时,我则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学生可以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的环境中,他们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间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也培育了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我号召学生成为“探索者”,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能。在授课时,我一般只是把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讲解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与教师对他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2.尊重学生装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
  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学习了吗?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上机实习时,我总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时,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很强,总是希望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我故意不理他们,也不许相邻的学生帮忙。这些想“偷懒”的学生只有自己摸索,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特别兴奋,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提高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志。有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阶段总结中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基本的知识能自己摸索出别的知识与技巧。”我认为学生的这种收获,就是教师的最大欣慰。
  三、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创造才能。
  教师要使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展,必须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特点则决定了因材施教,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好地实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小学,有的学生小学学过计算机,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在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奖,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讲课时先向学生提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不听课,但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要借助以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同学乃至老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上机实习时,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联系与实践。如在开始入门时,我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制作电子报刊、网页或学习某种语言,让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学习指法、输入汉字、操作系统,等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他们分别得到提高。同时,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
  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比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电脑报.
  [3]中小学电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