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 寅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预习是教师监测学生自主学习的窗口。
  教师课前重视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写预习笔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写预习笔记:1.学习字词;2.理清文章的脉络;3.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大胆质疑。这样通过预习笔记,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改进教学方案。
  (二)课堂教学是贯彻自主教学的关键。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靠教师的积极性不够,教师首先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必须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
  2.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体验成功。
  (三)设计自选式作业,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师可改变以往由自己决定作业的数量、难度、形式等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逐步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
  1.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其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自己布置作业;其二,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超市”型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生的课业负担。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
  总之,我们要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等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到底怎样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集体的最大智慧呢?
  (一)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的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合作内容一定要有探究的价值。
  (二)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教师要精心分工。
  小组合作中成员的分工尤为重要。教师可将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人,且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这样就能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
  (三)对学习小组的讨论,教师要精心监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对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要精心组织评价。
  既然是合作后的评价,教师就要以是否把小组中所有的成员的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还要及时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学生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既能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全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做充分的心理和智能准备。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二)营造美读氛围,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它可以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把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美文应美读,只有学生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好文章内在的美。
  (三)提供不同学习方法,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也就为学生探究创造了条件。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教师给学生以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