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为洋
摘 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变应试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要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创新能力与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是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是揭示事物内部新的联系,处理好新的关系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包括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评审和选择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人的创造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它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而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的创新能力与认知风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称之为“左脑功能”性认知,而倾向于视一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则称之为“右脑功能”性认知。科学研究表明右脑与人的创造能力呈正相关。体育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在一定的时空内学习体育动作技术,完成这些技术动作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些恰恰是由右脑的认知来完成的,这为我们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创新的途径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只有学生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教师不给予学生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不但会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而且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困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就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主动能力,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时刻注意对学生提出让其能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而想象是人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一定的感性形象是想象的思维基础。所以,多增加一些外界的感性形象刺激,为想象提供必要的思维前提,是提高想象思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教师可以多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还可以用动态的图片、影视等,并采取类比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逆向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的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如果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从而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路,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学习的离心力原理。其次是通过设疑、提问等手段,发展思维。如跑步脚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0―420而不是450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讨论,各抒已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开发潜力,发展个性,促进多向思维。
实践证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无目的、无计划、简单的技能教学,其效率和效果都是明显不同的。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等。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自己最喜欢的游戏,然后在小组训练、学习、完善。
(二)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种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如健美操教学,学生学了健美操基本动作后,让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成一套新操,并让创编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交流。
(三)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握《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跑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后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四)迁移提高
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五)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跨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等。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总之,社会发展在于通过学习掌握前人精华基础之上的创造,推陈出新。体育创新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创新过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分布有关。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充分鼓励,师生共同评价其优劣,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而这样的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明刚.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红梅.中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体育教学,2006,(1).
[3]储培君.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