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茜

  摘 要: 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普通话水平被视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理工科类院校也开设了普通话课程。本文从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有针对性的普通话教学新思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
  关键词: 理工科类院校 普通话教学 现状 改革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信息化时代,普通话表达能力被视为高校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内在素质的体现,对于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普通话是学习和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顺应社会的需要,许多理工科类高校也开设了普通话课程,然而,在教学的现实情况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普遍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普通话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符合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新思路。
  一、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现状分析
  1.对普通话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工科类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许多理工科类院校不是把普通话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门选修课,而是学生通过普通话测试前的培训课,仅安排二十个课时量。在这么短的课时内,老师要讲授普通话的语音训练、篇章朗读、口头说话等多方面的内容,只能是点到即止,浮光掠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展开教学内容。学校对于普通话课程的投入也极其有限,没有专门的语音教室用于教学,也缺少语言鉴赏型的音像制品。②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教师,因此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甲级别才能毕业,而对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学生意识不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起来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近几年,教师资格证、导游证、公务员招考等把普通话等级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越来越感受到普通话等级证书在就业中的作用,学习目的变得功利和实用,他们将通过普通话测试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来作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现象。③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工科类院校的老师们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能做好实验就行。对于学生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表达能力强不强则缺少关心。
  2.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理工科类的学生本身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较之文科类的学生要差,在学校里重视的课程又都是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致使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许多来自方言区的学生,说起普通话来方言方音相当严重。在实际的测试当中,较为常见的字很多同学都有不认识或是音调不准的情况出现,这表明理工科类学生的文字功底较差。
  3.师资力量薄弱。理工科类院校里文科类的教师偏少,而专门的普通话语音教师的普通话要达到一乙以上水平,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的普通话授课教师都是由取得资格的其他专业课老师兼任,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4.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缺乏针对性。普通话课程采取大班授课,一位教师要负责一两百的学生,只能采用大课堂集体性训练的授课方式。在教授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发音时,一般都是由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课堂容易感觉枯燥无味。班上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每个人的语音面貌和难点问题都不一样,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常常是普通话水平高的学生吸取不到新的知识,难以进一步提高,而水平差的学生又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训练,语音问题得不到解决。
  5.缺乏良好的普通话氛围。学生一离开课堂,几个老乡聚到一起,就开始说家乡话。学校缺乏一种以说普通话为美的良好氛围。
  二、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
  1.丰富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到学生内在的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中”,也就是说,在普通话教学当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他才会愿意学,想学好。而目前大多数院校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指导用书作为普通话教材,虽然有针对性,但从内容上来说相对简单枯燥,都是字、词语、句子及短文的训练,学起来很容易失去兴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加入优秀作品鉴赏、经典诵读的内容,如名人的演讲、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华颂》节目的视频等,通过学习优美的文章,播放优秀播音员的朗诵带,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和艺术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在讲到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内容时,可以选用多样化的训练材料,培养普通话语感,改造学生的发音习惯。如讲到鼻音和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难点音时,可以选用绕口令、诗歌、影视经典对白等训练材料,让同学们练习。
  2.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收,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授课中,有些方法被证明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①将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结合起来。在讲授语音的基本知识时,采取统一讲授的方式。在做具体的训练时,可以将有共同难点音的学生,如不能区分鼻音和边音或是不能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学生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纠正他们的发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材料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就不会使不具该难点音的同学失去练习的兴趣,发音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指正发音错误,形成探讨学习的良好氛围。②多样化的口语训练方式。许多学生在念单字或是词组的时候,能做到发音准确,但一旦开始念句子,开始说话,就不由得将方言发音方言词汇带进来,使人听起来觉得生硬不流畅。因此要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们的语感。在课堂上可以选取某一电影经典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也可以就某一话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还可以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用的话题,请同学轮流上台讲2至3分钟,讲完后由其他同学来点评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这些方法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能够促使他们将语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语言当中来。③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如在讲到语音时,可以将人的发音器官纵切面图投影,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声韵母有不同的发音部位,以便更好地掌握发音的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技术手段为一体,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④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经典篇目。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将正确的发音牢记于心,也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⑤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普通话测试员。首先介绍普通话测试中的一些基本扣分规则,然后请一位同学到台上读一套样题,其余同学在下面为其打分,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讲解。在为别人评分的过程中,学生能将学到的有关语音、语调、语流音变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3.学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应该加大普通话课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专门的语音室,添置语言学习方面的教材及光碟。在引进人才时,有意识地引进优秀的语音教师。对学院已经取得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提升其演讲、朗诵、辩论等多方面的才艺,以提高普通话教师的综合素质。
  4.营造良好的校园普通话氛围。语音的改善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利用课堂内几十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普通话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学院通过开展优秀文学作品诵读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音面貌和语言能力。利用板报、广播站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宣传,结合全国的“推普”周开展推普活动,让普通话成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全院的师生员工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地位,以及拥有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得体的谈吐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在理工科院校内进行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通话课程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普通话训练与测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朵.高校普通话教学初探.新西部,2008,(18).
  [3]王琼子.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普通话教学.南方论刊,2007,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