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个体阅读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 巍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见,学生的个体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对话和交流的基础,没有学生的个体阅读,对话和交流就无法实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数量太少。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某一篇作品中词汇、结构、意境、主题的理解,往往取决于他们同类作品的阅读数量。因为作品的阅读量的积累,将无形中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对某类作品风格的整体理解,产生对某类作品的全方位认识。
  2.阅读速度太慢。
  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所需信息、把握作品主旨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筛选出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成为今天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3.阅读兴趣不浓。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没有主动阅读的兴趣。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缺少必要的变化,少有新意,教学程式化、模式化比较突出,教学常常局限于课本,阅读途径比较封闭,割裂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久而久之,造成学生阅读不主动、不积极,阅读兴趣不浓的局面。
  4.阅读方法欠缺。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阅读方法的介绍,不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读书的方法。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精读,而忽视了略读和浏览的训练;只强调学生的背诵,而忽略了朗读和默读习惯的培养。其实,略读和浏览是新课标要求完成的重要教学目标,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朗读和默读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学生读了作品之后,没有感悟,不会搜集资料,不会做读书笔记。
  5.阅读情趣不高。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又囿于部分教师的素养,长期以来学生的个体阅读显得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特别是以考代读的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厌倦,从而违背了阅读的本质,使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降低了阅读的品位,阅读时只重“故事情节”,这样的阅读是没有灵魂的阅读,也就是精神缺失的阅读,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指导个体阅读对策
  1.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促成创造。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同时,在阅读中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不迷信传统、经典,敢于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阅读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地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的个体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它要求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自身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不能给学生设计一条通向已定答案的路径,把“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取代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以致学生对作品的解读走向单一化、概念化的死胡同。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进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彰显个性的风采。
  3.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创造性阅读是指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同一读物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也产生新的意义,就如同我们对《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一样,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这些问题,站在本时代所达到的认识高度上来明确回答是什么,从而不断发现新的意义,受到新的启示,产生新的见解。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4.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阅读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个体阅读必须以人为本。这种阅读应该是一种人文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凸显人文关怀,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在阅读中逐步加深自己对国家、社会、自然的思考与认识。教师要加强个体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5.加强语文创造性实践活动。
  语文创造性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发展和运用,更有对学生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例如记读书笔记,学生根据在个体阅读中的体验,用心去与作品交流,用笔描绘出对作品的感悟,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编演课本剧,更是对阅读理解的升华,小小的舞台演出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利用课前5分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阅读乐趣、阅读体验等。
  总之,学生的个体阅读为积累搭建了一座桥梁,只有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座“桥梁”,把学生引领到语文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