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反思与落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江红

  摘 要: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在追求“生活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难以取得教学实效的“秀生活”问题,本文作者进行了反思。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媒体,加强互动,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关注主体发展过程,用多元化方式进行评价,可以较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有效性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那么,如何将这些《新课标》的理念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上呢?很多老师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即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英语,在英语中学会生活。这样的提法和做法是与时俱进的,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然而,在追求“生活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难以取得教学实效的“秀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真正体现生活化。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高考问题,就目前来说,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近两年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标的试行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推动,英语高考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改革。但是,必须看到,高考的体制和内容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照高中课标所提出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要求来彻底改革。而在这种现状下,那些过于注重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高考热点和高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的活化。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没有,从而忽视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中帮助学生为高考做一定的准备,这就使得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真正体现生活化。
  2.多媒体使用的低效化。
  有效的多媒体手段能够有助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督促全体学生有效积极的参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率。然而不少老师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幻灯片在学生面前一张一张地过,学生们都把精力放在了紧跟老师的节奏和快速回答问题上,而忽略了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容量大,气氛活跃,但在全班同学学习层次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在自身原有知识范围的基础上积累具体的知识点,还是落实不到位,不能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低效教学。还有的老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画面的精美、衔接的流畅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没有事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或者直接从网络下载多媒体课件,不加改造就应用到教学当中。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探究的过程,而是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动画形象、精美的配乐乃至电影片断。多媒体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失去了应起的作用。
  3.小组合作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参与。
  生活化教学倡导以“任务型”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课堂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就是课堂教学“生活化”常采用的形式之一。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有机会开口讲英语,实践所学知识。课堂上有的老师过多地关注了课堂活动本身,而忽略了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从而造成“四人或两人活动,全班同学观看”的结果。还有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不管问题是难还是易,是一个人可以解决还是需要协同合作完成,老师统统让学生讨论,同桌、四人小组,教室里似乎正在热烈地讨论。但如果你走到学生中间,就会发现有学生在讨论,也有不少学生讨论的根本不是老师要求的话题,而是穿插着聊天,嘻嘻哈哈。还有的学生则不抬头,在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使活动流于形式。
  4.单调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新课程实施中,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并不是所有英语教师都能恰当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单调的教学过程评价主要表现为:(1)在教学过程中频繁使用某个或某几个词或短语对不同的个体进行评价。如有的老师上课从开始到结束,所用的评价语言都是“OK”,一堂课下来,老师说了几十个“OK”。还有的老师对所有答对问题或积极参加课堂语言活动的学生都用一种语言进行评价“Yes,good.”或“Very good.”。这样的口头评价比较单一,只是在形式上告诉了学生答案的对或错而已,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评价,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2)评价主体单一,通常是老师。而被评价者,即学生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被检查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二、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
  1.调整教学目标,让课堂真正实现“生活化”。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有目的地组织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不但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同步发展,而且在认知与情感上也要得到和谐发展。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这几年的高考英语命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从听力、语法、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到书面表达,无论哪一部分的试题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强的时代感。教师需要把这些材料重新整合,汇编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该意识到高考是对学生能力水平高低的综合检查。而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能力是在高中三年的日常学习中一点一滴地习得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将这些摸不着的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它们成为一种可以具体实施的学习活动,通过教材、资料这些载体具体地、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的要求、学习的方向,不断地使自己向这些要求方向靠拢、提高,从而习得这些终身受益的能力。

  2.合理运用多媒体,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但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课件制作,还在于是否能恰当地运用辅助手段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必须把握一个“度”,以便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如进行听力训练,可以选择录音机。若是出示知识结构或课堂练习题,可选投影仪和幻灯片,这样既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使课堂结构紧凑,集中学生注意力。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同,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短时高效地使用,不一定每节课都坚持使用多媒体。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即兴发挥,顺手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画一幅简图,是不是更让学生感到亲切,更具亲和力?
  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我们正确地使用它来“辅助”英语教学,不仅能为英语课堂增光添彩,而且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它终究只是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作为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居于主导地位。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双边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互动,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
  在英语课堂中,常见的小组划分最好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分组时教师应尽量考虑学生各个各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个性、学习风格,小组成员的性别,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与同学的关系等,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人尽其能”。如要进行短剧表演,在角色分配过程中,让层次高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层次中等的学生担任次要角色,而层次较差的学生则让他们担当不需要记许多台词的角色或旁白部分。每位学生的角色不同,但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如果是讨论某个话题,可以选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让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具体的任务,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讨论结束,组长总结陈述。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明确具体的任务,有合作的具体目标,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同时也能各尽其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应以一个活动参与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予以及时和适当的帮助,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他们选择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用母语交流的习惯,更能增进师生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4.关注主体发展过程,用多元化方式进行评价。
  《新课标(实验稿)》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学习不是单一的知识的输入,评价也一样。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不应只是对学生回答好与坏、对与错的简单评判,而应该有对学生正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肯定。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是口头上的,还有笔头上的;不仅是有声的,还可以是无声的;不仅要运用测试性评价(测验、听写),还要大量运用非测试性评价(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主体多元化课堂评价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主体多元化课堂评价可以包括:
  (1)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
  (2)学生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学习状况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过去很少注意学生互评,而今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评价也需合作完成。每个学生自评的同时,要为自己同伴的课堂表现写评语,主要写优点和改进建议。这样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关心和帮助,也可以全面地、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科学处理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
  [4]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5]肖成全.有效教学(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