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环境下的体育欣赏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建明

  摘 要: 以往在雨雪天气时上体育课,多数教师不是进行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就是变相地把体育课另做它用,农村学校犹为突出。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教学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十分普及,我校至2008年8月已全面建成多媒体教室。本文作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设体育欣赏课,进行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欣赏课 多媒体教学 网络资源
  
  一、开设体育欣赏课的必要性
  1.网络的普及。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体育教学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好地为增进学生健康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所谓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更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如果不会上网查找资料、获取信息,显然难以进入业已到来的信息时代。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便、快捷,更是一个容量巨大的资源库,使原来遥不可及的素材变得近在咫尺,是体育欣赏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来源。
  2.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应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因而室外实践课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每学年都有部分体育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平常的室外实践课教学中渗透体育理论知识,然而并非一年四季都是晴好天气。雨雪天气干什么(拥有室内场馆的中小学校毕竟太少,而且不利于多班同时开展体育课)?进行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学生一定不喜欢;进行室内体育游戏,学生高昂的情绪必然会影响邻近班的正常教学。每学年的雨雪天气为体育欣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3.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亟待改进。
  如何科学合理地提高体育室内课教学质量,已成为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长期以来,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体育室内课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室内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是教师口头讲授,这自然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要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切实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是唯一出路。体育欣赏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使学生乐学、会学。
  4.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的基本技能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表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让学生得到相关的信息。但是,有一些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示范中常因动作速度过快而让学生目不暇接。或者因为教师的示范水平而影响学生对正确动作的掌握。这时,多媒体课件就是最好的老师。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对其所要学的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象、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将文字说明与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3)多媒体课件在体育课中运用,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其所要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成绩或“达标”而学,并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在体育课中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更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学生把从各种渠道所学来的理论知识,通过体育课上的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变成自己的技能,技巧,才能真正体会到其运动的乐趣,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对体育欣赏课的认识
  欣赏是人类一种有益的精神活动,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可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人的灵魂受到陶冶和净化。体育欣赏具有再创造性、潜在教育性和娱乐性。
  体育欣赏课的欣赏方法分为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直接欣赏就是学生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表演、教学、训练等,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将自身和现场融为一体,沉浸于运动的魅力之中,得到赏心悦目的感受,去发散灵感、渲泄情绪。间接欣赏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录像、广播、报刊等媒体实现欣赏目的的方式,是目前欣赏的主要途径,也是欣赏教学的主要来源。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的体育欣赏课,便是间接欣赏。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形式,体育欣赏可分为整体欣赏(集中欣赏)与部分欣赏(个别欣赏)。整体欣赏是全班共同欣赏一组素材,达到共同感知;部分欣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全班成若干个小组或个体,分别欣赏不同的内容。
  根据网络资源的内容呈现方式,体育欣赏可分为文字欣赏、图片欣赏和声像欣赏。
  三、多媒体网络运用于体育欣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显然,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
  心理学认为,认知的过程是通过感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对客观现实和外界事物予以反映和揭示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基本依赖于感觉和感知,并非自我的认知和比较。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就应调动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和感知的兴趣,多媒体网络能为欣赏课的教学提供形象逼真的环境,精彩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系统深刻的文字,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符合认知心理特征。
  四、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上好体育欣赏课
  1.欣赏内容的收集、整理。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体育欣赏要有针对性,不能是大杂烩,体育教师在课余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欣赏课教学的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书刊杂志、影视、录像、VCD,以及互联网上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等素材采集起来,优化组合,制作成体育欣赏课的资源包。如在执教《篮球欣赏》一课前,我组教师就和学生一道制作了“篮球资源包”,该资源包共分为“篮球概述”、“篮球规则”、“篮球技术”、“篮球人物”、“经典集锦”、“快乐篮球”、“篮球之NBA”、“篮球资讯”等八个栏目,每个栏目又分为若干个子栏目,该资源包能基本满足于学生对篮球欣赏的不同需求。另外,还可将一些对欣赏课有帮助的网站链接到校园网上,丰富学生欣赏的内容。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体育欣赏课中,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欣赏内容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小组的欣赏内容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学生视野。
  3.体育欣赏课的实施途径。
  体育欣赏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欣赏体育,就必须理解体育,不是简单地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而要用心去“品”,只有品出“味”来,才能走进体育,完善自我,才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健与美,从而产生各种联想,并把联想变成实际行动,使学生敢于创新。因此,体育欣赏课不仅仅是“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还应在欣赏后“有所得”。下面我以《篮球欣赏》一课为例,谈谈上好体育欣赏课的体会。
  (1)欣赏什么。
  欣赏什么就是学生要欣赏的素材。我指导学生可整体欣赏、部分欣赏,也可整体欣赏与部分欣赏相结合。我在播放一组整体欣赏的精美篮球画面后,提出问题:你还想欣赏篮球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收集学生的欣赏内容后,进行分类,提示并指导学生按兴趣分组欣赏。通过网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看到NBA的精彩片断,也能看到CBA联赛的球场英雄;可以找到飞人乔丹的身影,也能看到小巨人姚明的英姿;可以了解篮球的有关规则,也能领略篮球的技术要领;既能了解篮球明星的辉煌历史,又能看到篮球比赛的轶闻趣事。
  (2)如何欣赏。
  体育欣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既有心理上的感受,又有智力活动的参与。只有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审美满足,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才会使审美主体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产生一定的审美趣味,孕育一定的审美理想。在体育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欣赏内容,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动作美、力量美、速度美、形体美、精神美,让学生带着审美的情趣去欣赏。
  (3)有何收获。
  体育欣赏不是简单地去看、去听,还应去“想”,最终引发学生欣赏―羡慕―向往―理解―实践―愉悦的心理感应。在分组欣赏完篮球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在我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先组内协商,对欣赏内容提出各自的看法,达成基本一致后,组间交流,这样整个学习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踊跃发言,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学生的交流可通过口头交流、汇报表演、网上聊天等多种形式体现。
  五、运用网络资源开设体育欣赏课的意义
  1.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变革。
  体育欣赏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学生自己提出欣赏主题,主动探究欣赏内容,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2.是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设置资料库,解决了“吃不饱”与“吃饱了”的矛盾。计算机的信息贮备具有多样化、丰富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探索知识。体育教师个体本身不是运动全材,由于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增长,许多运动项目的示范难以完成,借助网络欣赏教学,不但可使学生观看到逐帧分解示范,而且可以观看到不同难度的动作示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健与美的化身,学生在欣赏精彩的镜头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高体育欣赏能力,并可得到感观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情操受到陶冶,道德得到升华,同时,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4,(第一版).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3.
  [3]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