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成为学好语文的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甘春瑜
摘 要: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 乐学
情绪呈现增力和减力两极现象,这既是情绪两极性的表现,又是情绪动力性的表现。在管理活动中,当人的情绪处于增力表现时,就会促使其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活动、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适当地加强情绪的增力是必要的。但当人的情绪处于减力状态时,其活动积极性下降,其思维、观察、记忆等智力机能等都会受到压抑和阻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智努力趋向,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情绪、情感动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呢?
一、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
在课堂领域的动机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大量的学习行为不是在很自觉的水平上发生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学习目标或与教师要求相联系的终极性动机,而是与情绪追求相联系的情境性动机。情境性动机源于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实践表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喜爱授课教师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表现出乐学的趋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我读初二,刚接触物理,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觉得挺难学的。有一天,我遇到一道习题不会做,问了周围的同学也没人会,等教物理的杨老师来教室时,我试了几次,终于鼓起勇气向杨老师请教。杨老师微笑着来到我的身旁,俯下身看了看我的习题,好像还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用很轻的声音说:“嗯,这题是挺难的。”我听到这话,刚才紧张的心情马上飞到九霄云外,甚至还有一些自豪:我问的习题连老师都觉得难。“我们先来看一看书上的例题吧。”老师说。她翻开书给我讲了昨天刚上过的一个例题,还没讲完,我就知道了我问的那题该怎样做。杨老师当时用一种责备的但是很令人感到亲切的语气说:“你看,你连书本上的知识都还没弄明白,怎么会做练习呢?”从此以后,我知道了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先弄懂书本上的基本知识,再去钻研其他习题。此后我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上物理的老师长得真漂亮,她讲话的声音真好听,我连很难的物理竞赛题都有兴趣去研究。后来,我参加自治区的物理竞赛得了一等奖,再后来,我参加中考,100分的物理我考了99分。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其《飞鸟集》里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淡化权威形象,与学生多沟通,和学生共同创设信任与互爱的教学环境。同时,还要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采取微笑教育,使之感到亲切、自然,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在鼓励、赞美中获得自信,从而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二、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
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复杂、枯燥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语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记忆汉字时,鼓励学生从墙上的标语、商店和单位的招牌上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把它读出来;回家看一看家里的报纸、杂志,把认识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再如,在教汉语拼音时,我拿了一些学生常见的文具、玩具、餐具到教室,让学生用拼音把它们拼出来,然后鼓励学生回家把看到的物品都用拼音拼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将所学的知识巩固了,而且感到语文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从而产生了热爱语文的情感。
三、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开展活动,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学语文的过程,实现语文的再创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活动形式。
1.表演文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给学生表演课文中的一些词句或段落,对于深化理解词句、课文及强化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如对于《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就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读、演,学生会感受到珊瑚的多而美,海参的懒洋洋,以及大龙虾的威武。再如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演一演“负荆请罪”这个故事,通过表演,学生既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所感动,又赞叹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学生非常乐于表演,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表演和理解等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
2.手脑并用,动手操作。
如: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身体来演演字母,用小手来做做字母,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摆摆字母,用橡皮泥捏捏字母,用纸剪剪字母等,抽象的拼音字母通过动手“操作”,变得形象直观、可以触摸,记忆印象自然就深刻多了。
3.想象拓展。
如:上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会做些什么?”
四、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也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们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应多说诸如:“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