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理性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晶晶

  摘 要: 音乐兴趣是学生对音乐及音乐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学生由音乐兴趣而产生出对音乐的认识、参与和探究的激情。音乐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强化和巩固音乐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在基础音乐教学中,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音乐兴趣 音乐环境 教学方式
  
  音乐兴趣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强化和巩固音乐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学生在音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音乐兴趣,它是学生不断认识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驱动力。
  一、对音乐兴趣涵义的认识与理解
  音乐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音乐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音乐本体美的客观存在,以音响等形式作用于个体,激起个体积极的心理反应,使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而产生音乐兴趣。这是由音乐本身或音乐活动本身引起的音乐兴趣,是直接的音乐兴趣。直接音乐兴趣有着较强的感情色彩,它是一种直接的学习动力,只要主体在学习过程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兴趣就会不断强化,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被教师示范演唱时的美妙歌声所折服,激起歌唱的冲动和兴趣。二是个体在与音乐环境的互动中了解到音乐有审美、益智、健体或社会交往等功能,因而产生音乐兴趣,这是间接音乐兴趣。例如,学生为了比赛、演出获得集体荣誉而参加合唱训练或乐队学习,为了在同学群体中获得认同,为了得到老师表扬而学习音乐等,在这些活动中所产生的音乐兴趣都属于间接兴趣。
  个体的音乐兴趣是动态的、发展性的。可以由短暂的音乐兴趣发展成为稳定的音乐兴趣,也可以由间接音乐兴趣转为直接音乐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笔者认为音乐兴趣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有趣、乐趣、志趣。有趣阶段的兴趣是一种低水平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例如学生对钢琴感兴趣,听到钢琴演奏就感到心情愉悦,并产生学习钢琴的愿望。乐趣阶段的兴趣较为稳定、专一。在此阶段,个体对音乐活动中感兴趣的音乐或音乐事物有了一定的体验,并能从中得到乐趣,这是个体音乐心理成长的一个标志。在此阶段,喜欢钢琴的学生会主动去搜集、聆听一些钢琴作品,甚至尝试学习钢琴的演奏。志趣是音乐兴趣的高级阶段,表现更为专一、稳定,具有更强的动力性。这个阶段的音乐兴趣已经是主体的稳定的音乐个性,常表现为忘我、痴迷的音乐境界。对钢琴的兴趣处于志趣阶段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练习钢琴的演奏。
  二、充分认识音乐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激发、强化和巩固音乐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其动力作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理解。
  (一)音乐兴趣是诱发个体产生音乐学习行为的直接动力。
  音乐兴趣一旦产生,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音乐学习,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有兴趣,往往成为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音乐兴趣带有很强的情感性,能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产生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是积极的、肯定的,它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巩固、深化。教学中,由音乐兴趣所激起的音乐情感体验,往往会在学生之间互相感染,互相传递,互相交融,并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轻松愉悦地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极大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三)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音乐审美心理成长的催化剂。
  学生有了浓厚的音乐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精力就更加集中,学习行为就更具有坚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审美体验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科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当前,初中音乐教育没有升学指标,学生的音乐兴趣就成为音乐教学活动中最积极、最有效的动力因素。因此,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一)在优化音乐环境中培养音乐兴趣。
  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影响是明显的,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音乐环境可以理解为音乐的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和实践环境。
  美化音乐视觉环境。优雅而富有艺术情调的视觉空间,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教学楼楼道、教室、音乐厅等音乐场所的墙壁上适当悬挂音乐家的画像、乐器图案、乐谱和音乐家名言;定期出版一些音乐黑板报,营造一种可视的音乐艺术空间。
  优化音乐听觉环境。美妙的音乐总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有规律地播放、介绍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介绍相关音乐家故事,例如每周一歌、每周一曲等,让学生尽可能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课的音响设备要符合上课要求,如果音响设备不好,就会给人听觉造成伤害,直接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音乐实践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与音乐融为一体,自由自在地体验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体验成功。
  音乐教育环境是一个整体,需要各种要素的协调统一。如今,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手段的更新,也改变了音乐环境的构成。学校音乐教育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性的。例如,社区文化馆、青少年宫和其他一些业余的音乐艺术学校,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环境中最活跃的场所,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环境的建设应致力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统一,三者协调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二)在优化教学方式中培养音乐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教学方式的优劣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出发点,优化教学方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突出审美性。美的音乐是学生产生音乐兴趣的直接诱因,所以教学内容要在课程规定的基础上,做到丰富多彩、艺术性强、难易合理,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开动脑筋,因地、因时将一些贴近生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和富有朝气的流行音乐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引进课堂。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不能把一些缺乏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甚至低级趣味的“音乐”作为教学内容。否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兴趣,反而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突出实践性,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教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其自身的音乐水平、艺术修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教学能力等,也是影响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音乐审美的主体,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设置富有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的教学方法,营造愉快、和谐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以巩固和深化。
  综上所述,音乐兴趣是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音乐教学的各领域,无论是歌唱教学、器乐教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可以说,培养音乐兴趣比掌握学习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唐军琳.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2006.7.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