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评估及其在特殊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泓

  摘 要: 随着心理和教育的发展,动态评估经历了产生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其评估理论和实践也有了一定发展。作为传统静态测验的补充,动态评估在教育和心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对特殊教育的评估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动态评估 特殊教育评估 应用
  
  一、传统静态测验的概述
  动态评估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测验而言的。传统的静态测验是主试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和指导语组织测验,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无任何反馈和干预的情况下对呈现的测试题目作答,有一定数目不会答的题目即停止测验。为公众所熟悉的传统测验,如瑞文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智力量表等都是静态测验。
  静态测验基于人的智力的稳定性的理论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均等机会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并且每个人有相似的成长环境。静态测验的结果是参照常模给出的一个量化的数字。在历史上静态测验曾起到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静态测验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第一,静态测验的结果是量化的数字,代表的是被试已经达到的水平,但不能预测被试发展的潜力。第二,静态测验的编制没有充分考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语言、知识背景等因素,因此,少数民族和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人在静态测验中的得分相对很低。第三,静态测验不能很好地解释造成目前得分的原因,因而不能对被试以后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二、动态评估的简要发展和概念
  动态评估在国外是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鉴于静态测验的目的是筛选资质优异的人或鉴别被试是否属于特殊需要人群,静态测验只鉴定出现有水平,而不能对被试以后的发展有所预测和指导,并且静态测验参照相同的常模对不同文化、种族和阶层的人进行测验,势必导致测验结果不公平。因此,针对静态测验的缺陷心理学家们提出动态评估的理念。
  追溯动态评估的发展,其理论的萌芽由来已久。心理测验的创始者比奈就曾提出应当智力的过程进行评估,但他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心理学界才出现大量关于动态评估的研究。这一时期对静态测验的批评越来越激烈,激发了大量动态评估模式的出现和成熟。他们都对动态评估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对静态测验对资料的处理不足进行了校正,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动态评估有了长足的发展,信度、效度等成为动态评估的研究重点。在这个阶段,动态评估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特殊教育、教育评估、发展与教育评估、临床咨询等都得到了运用。现在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有Feuerstein等人的学习潜能评估工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LPAD),Budoff的学习潜能测验,Guthke的过程学习测验方法,以及Swanson的认知加工测验(Swanson-Cognitive Processing Test,S-CPT)等。
  作为一个新兴的评估方法,心理学家们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做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Feuerstein提出动态评估是与静态评估相对的一个人为的概念,是一种动态交互的教学评估系统。著名心理学家Sternberg的界定是动态测验是把学习插入到测验中去,通过测验的过程,测量个体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个体掌握、运用、迁移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学习潜能,主试可以收集到比传统测验更多、更有效的信息。
  我国研究者也对动态评估给出了他们自己的概念界定。张丽锦等人认为动态评估是通过改变认知能力的教学、干预对儿童思维、认知、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范兆兰认为动态评估运用交互方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估,使传统静态测验的“结果导向”变为“过程导向”,即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价。琚圆圆提出动态评估指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特点的一种过程导向评估模式。刘明兰等人认为动态评估是一系列有着功过基本假设的认知能力测验的统称,是基于能力不断发展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而提出的评估儿童潜能的测验方法。
  参考众多研究者的定义,动态评估是指一系列动态交互的过程性能力测验,测验不但能了解被试已有水平,而且能反映出被试的学习潜力,对教育和心理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其典型的模式是前测――干预――后测。
  三、动态评估的理论假设和理论基础
  静态测验假设智力具有稳定性,即智力不随时间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智力测验的成绩就是不变的,能预测被试的能力和发展。但智力不仅仅是测验中所体现的知识水平和学业成就,还包括创造力、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静态测验的另外一个假设是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再测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而在现实中,人们的经济地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这些都表明人们的教育机会是不同的。
  动态评估根据现在大部分心理学家都认同的智力具有发展性提出。他们认为,在智力的现有水平和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之间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在动态评估中,智力是人的学习能力。动态评估的假设是:人的智力是发展的,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变化。智力测量应关注被试的学习潜能,对他的发展有预测性,在施测时对被试有提示和反馈以促进被试的发展。动态评估承认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生活环境等不同,更关注人们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潜力。
  提及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人们往往会想到Vogotsg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5]。此理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在论及儿童的发展时,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思想。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外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承认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指出了儿童智力、能力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动态评估的核心理论之一。
  以色列的Feuerstein提出了结构化认知改变和中介学习的理论。其基本思想也是强调成人和有能力的同伴在儿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掌握中的促进作用。适当的干预手段能改变和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具有跨情境的概括性和迁移性。中介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者、儿童和学习任务之间不断相互作用。教育者处于儿童和学习任务之间,对任务做出调整,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达到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变化。
  除了Vogotsgy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和Feuerstein的中介学习理论外,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还有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改变理论和认知可塑性的观点。
  四、动态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特殊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动态评估是一种正在发展的评估方法,对它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第一,费时、费力,对施测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由于动态评估是针对个人的,因此一个一个地测验非常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施测人员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把握好施测时引导的“度”。第二,动态评估面临着信度和效度的难题。动态评估缺乏比较评估结果的常模,评估结果往往由主试根据个人经验做出,主观性很强。第三,在目前的动态评估中,前测和后测使用的工具都是静态测验工具,施测人员所受训练也是静态测验的训练。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真正运用动态评估,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动态评估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和移民家庭用传统的静态测验测出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比率不正常的偏高。因此,动态评估开始就用在了特殊教育领域。对特殊儿童实施的动态评估,主要运用于比较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在动态评估中的表现和结合各类特殊儿童的特点开展的动态评估,即一方面是比较超常儿童、正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在动态评估中表现的差异,另一方面是针对各类特殊儿童进行动态评估,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具体应用主要有: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能力的评估、对不同文化背景儿童能力的评估、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评估、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区分和鉴别等。
  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动态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静态测验的不足。在国外,动态评估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Sternberg.Dynamic Testing:The Nature and Measurement of Learning Potential[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范兆兰,叶浩生.动态评估: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挑战和超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VOL35,(3):124-128
  [3]琚圆圆.动态评估及其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中国特殊教育,2007,2:55-59.
  [4]肖聪阁,陈旭,姚恩菊,朱学敏.动态测验在特殊儿童鉴别中的应用.中国特殊教育,2008,6:60-63.
  [5]刘东刚.特殊教育中的动态评估.中国特殊教育,1998,1:30-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