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8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校2017级高职6、7两个班的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各5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成研究班和对照班,其中对照班54名学生给予儿科传统教学法,而研究班54名学生则实施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并评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研究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滿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同时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多元化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00-02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研究发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之间密切相关[1]。在儿科传统护理教学方法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多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低[2]。而据临床实践证实,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综合素养[3]。本组研究通过分组讨论,对抗比赛,课堂奖励等形式实施多元化教学法,旨在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把2018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校2017级高职6、7两个班的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各5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成研究班和对照班(7班为研究班、6班为对照班)。其中对照班54名学生中:男4名,女50名;年龄18~23岁,平均(20.5±2.4)岁;而研究班54名学生中:男5名,女49名;年龄18~22岁,平均(20.6±2.3)岁;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班给予儿科传统教学法,主要为教师讲授知识,护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的效果。研究班通过分组讨论、对抗比赛、课堂奖励等形式实施多元化教学法。
   1.案例分析法
   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就准备好相关的典型临床案例,采集住院患儿病史、典型病例,在课堂中向学生详细讲述具体方法,要求学生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共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课堂上由各小组推荐的学生代表集中发言,分别阐述各自的想法。最后由教师评价每个学生代表的观点,指出错误、遗漏及不妥之处,同时肯定其正确认识,最后将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归纳。
   2.思维点拨法
   通过教师设置疑问,进而引导、启发学生并组织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身观点,以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为什么”“有什么”以及“怎么办”等词汇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同时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将课堂知识实现逐步浅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举例来说,针对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课堂中可提出“这是什么病?”“患儿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病?”“发生这种病之后该怎么办?”鼓励学生积极作答,与此同时,将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预后效果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在课堂短时间内和精力集中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该知识,并将护理方法融会贯通。
   3.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方式,将临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如侵入性操作和各种临床阳性体征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教学法适用于儿科心肺听诊、儿科护理操作、先天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区别分析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等教学中。
   4.情景教学法
   由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事先选定的情景设定患儿的就诊情形,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患儿、护士、家长等角色,在临床实际模拟情形下模拟患儿的病症表现、护理方法以及如何与家属沟通等,最后由教师逐一点评,指出不足和错误。
   (三)观察指标
   (1)通过理论和操作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2)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率调查表,评估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效果的满意率,调查表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方面,采用百分制,其中85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85分表示一般满意,而60分以下则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系统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用x2检验;计量数据(x±s)用t检验;统计值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
   研究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1)。    (二)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
   研究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三、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一门较为特殊的临床学科,患儿多年龄偏小,且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教”与“学”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只有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实现护理教学的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4]。传统教学方法中,主要是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主要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意愿并未体现,知识机械性的接受“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5]。
   而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将案例分析法、思维点拨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6]。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临床案例进行教学,将学生与临床工作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其探讨和主动发言,从而提高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点拨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判断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7]。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借助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化和具体化,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提出的难点问题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情景模拟法则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利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向学生教授难点和重点,从而便于学生接受[8]。本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且研究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表明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可将儿科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儿科的各项护理技能熟练掌握,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从而为护理学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护理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率,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晓琴.任务教学法在儿科护理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3):3296-3298.
   [2]吴斌.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88.
   [3]须玉红,王易,艾素梅.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童保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8-19.
   [4]杨娜,刘翅琼.儿科临床护理教学改革中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127-128.
   [5]谭璐,师建华,杨永华,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运用的满意度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4):580-583.
   [6]陈立霜.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4):450-452.
   [7]周海荣.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医药前沿,2016,6(18):389-390.
   [8]朱细妹,邱健静,李凤梅,等.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哈尔滨医药,2017,37(3):265-266.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