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母语迁移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海杨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母语在第二外语习得中的角色讨论,主要探讨了母语迁移在二语写作中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在运用第二外语写作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都受到母语的正迁移及负迁移两种现象的影响。作者对这两种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二语写作母语正迁移负迁移影响
  
  一、引言
  
  迁移(transfer)是指不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就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而言,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interlanguage transfer),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的迁移(introlanguage transfer),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的迁移。在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母语知识对外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种影响称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对比分析(CA)和对比修辞(CR)为代表,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Kaplan,1966)。第二种观点以创造性构建(CC)理论为代表,强调英语学习主要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因此母语不同的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过程和顺序是大致相同的,母语对二语的习得的影响可以不予理会(Faerch & Kasper,1987)。第三种观点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CUP)为代表,认为在深层次上母语和英语能力是互相依存、能力共享的,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母语对英语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Cummins,1983)。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复杂,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在哪些方面带来正迁移,哪些方面带来负迁移。
  
  二、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正迁移
  
  Lay直接研究了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她的研究以4个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习得者为个案,她要求他们用有声思维写一篇记叙文和议论文,目的是调查其在写作过程中要使用多少母语,有无模式。她发现当受试者被要求写与汉语相关的主题时,他们倾向于使用汉语,汉语在写作过程中不是阻碍,而是一个辅助工具,并且向母语转换得越多,文章在观点结构细节上就越好。因此Lay认为,首先,当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母语就越可能有用;其次,围绕特定与汉语经验有关的题目就越可能使用母语;再次,母语能辅助回忆不熟悉题目的信息。Lay(1988)通过研究具体指出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八个作用:(1)构思相关内容(brain storming);(2)自我提问(raising questions);(3)组织复杂的思想(working through complicated ideas);(4)回忆过去的经历(recalling past experiences);(5)评价文章结构(evaluating the organization);(6)提高自我表达能力(enhancing their self-expression);(7)增加语言多样性(increasing lexical variety);(8)体现文化敏感性(displaying cultural sensitivity)。
  在母语写作的普遍方面(addressing the universal aspects of writing),Connor(1987)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母语中曾学过的写作所要求的认知计划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可以迁移到二语中去。有调查者研究了母语作为一种翻译策略,以及该策略对二语写作的影响。Kobayashi和Rinnert(1992)研究了48名日本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以及两种不同的写作过程所导致的文本区别,一种是先用日语写作,然后翻译成英语,另一种是直接用英语写作。研究表明,总体来说,低水平的学生通过翻译写出来的作文似乎质量更高,在翻译文本中,这些学生有更多的解释和例证,使用了更复杂的词汇和词汇变化。这些结果表明,使用母语思维使得学生,尤其是低水平学生能更自由、更容易地表达意义。这一研究同时也支撑了Lay关于在二语写作中使用母语的好处的研究结果。
  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二语作文质量也有高度联系,母语写作水平高的学习者,其作文明显高于母语写作水平低的(Cumming,1989)。Leung(1984)调查了母语与二语写作之间的联系,她的数据包括120篇母语作文和120篇二语作文,它们是由40名香港高中4年级学生写的,她向这些学生及他们的中英文老师发放了问卷,并对学生的分数、文章特点和母语及二语作文的错误作了量化分析,对学生和教师对问卷的反应作了质量分析,她发现母语和二语作文之间有密切联系,主要发现如下:(1)熟练的二语作者通常是熟练的母语作者。(2)评价高的母语和二语作文有相似的文本特征。(3)一些学生二语写作中的问题可以追溯到母语上。比如说,学生二语作文写得不连贯,通常母语作文也不连贯。(4)在母语和二语写作中,学生遇到的困难不同。
  
  三、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负迁移
  
  然而,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也会产生负迁移现象,负迁移是在两种学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学习者的认知泛化而产生的,就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的现象。在二语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错误。在用二语的写作过程中,虽然母语思维会带来正迁移,但是如果二语水平不高,将迁移只停留在表层,就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负迁移。总的来说,母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两个方面。
  首先是词汇方面,由于中西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思维倾向。词汇作为人们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其差异性可想而知。即使是最基本的概念意义,也未必完全一致。如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就有较大差异。另外,即使概念意义相同,其内涵、联想意义也可能有差别。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由于不了解英汉词汇的差异,常常按要表达的汉语词汇的概念意义在英语中找一个相当的词汇,由此造成的措辞不当和错误屡见不鲜。
  其次在语法方面,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不同的语言尤其是不同语系的语言在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以汉语和英语为例,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在语法上会犯以下一些错误:1)分不清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动词的时态、语态滥用。学生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受到汉语的影响,而忽视了英语里的时态、语态变化;如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动词各个时态的变化、动词被动态的变化等。2)混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名词单复数使用错误;英语和汉语都有名词单复数的用法,而汉语的名词复数一般只用于人称名词,在词尾加“们”就表示复数。英语中名词的复数不仅限于人称,而且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因此,如果学生如果对英语的复数语法规则掌握不熟悉,就很容易受汉语名词复数语法的干扰。3)在句型结构上使用不当;这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犯的一个错误,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都有并列句和复合句之分,都有常用的相同的关联词:“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但是它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并不一样,所以学生很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在写作过程中犯错。另外,词性误用,冠词、介词等方面的错误在学生的作文里也是很常见的,如果学习者的词汇量不够丰富,在写作过程中就容易按汉语的意思和搭配用词,导致词性误用、搭配不当等。

  
  四、结论
  
  母语对外语学习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正迁移,也会带来负迁移。如果学习者的母语水平和二语水平能达到语言的深层共享能力,那么就会带来正迁移;反之,就会带来负迁移。要避免负迁移现象,学习者就必须要不断增加二语的词汇量,深化对二语语法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分析,得出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是: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在二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多读母语书籍,提高母语水平;其次,要想母语在二语的写作中带来正迁移,就必须提高二语水平,在提高二语水平的方法上,可采用以写促学的方法,通过加大写作量促进学生二语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多读,加大外语的接触量,开阔视野,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外语知识并进行内化,强化二语的正确表达方法,从而抑制母语的负迁移;再者,通过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应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在语法、用词、句子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避免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Conner,U.Argumentation Patterns in Student Essays:Cross Cultural Difference[A].In U.Connor & R.B.Kaplan:Writing across languages:Analysis of L2 text[C].Reading,MA:Addison-Wesley,1987.
  [2]Cummins,J.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In J.W.Oller,Jr.(ed.).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C].Roeley,MA:Newbury House,1983.
  [3]Cumming,A.Writing expertis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Language Learning,1989,(39):81-141.
  [4]Faerch,C.& Kasper,G.Perspective on language transfer[J].Applied Linguistics,1987,(8):111-36.
  [5]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Teaching,1966,(16).
  [6]Kobayshi,H.&Rinnert,C.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2,(42).
  [7]Lay,N.Composing Processes of adult ESL learners:A case study[J].TESOL Quarterly,1982,(16).
  [8]Lay,N.The comforts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learning to write[J].Kaleidiscope,1988,(4).
  [9]Leung,Lily,S.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1 and L2 writing[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69.htm